[微风]据报道,中国正在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全国大约有 1.47 亿退休人员。而在 60~69 岁的老人里,差不多有 45% 正琢磨着重回职场,继续干活。 这些人中,有的是被生活推着往前走,退休金虽然有,但水电煤气、日常开支和动辄上万的医疗费,还有时常需要帮衬在外拼搏的孩子,都会让钱变得紧张。 也有的是闲不下来,干惯了几十年的活,一旦停下来反而空落落的,于是想着“再找点事干”,既能补贴家用,又能消磨时间。 这股“银发再就业”潮,企业其实挺喜欢,尤其是技术、管理类岗位,经验老到的工程师、经理来了就能顶上,还能带徒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都让老板省心。 而且多数是返聘,不用走社保、晋升那一套,成本不高,人又稳,对用人单位来说,性价比相当高。 不过,职场里多了这样一批退而不休的老人,和刚入行的年轻人坐在同一个办公室,摩擦就免不了。 老一辈习惯了拼命干活、不计较加班费,觉得为工作牺牲是荣誉,年轻人则更讲究劳逸平衡,额外付出必须有回报。 价值观一碰撞,年轻人可能会心里打鼓:机会好不容易争来,却被养老金在手的长辈拿走,这公平吗? 一些国家为此设了规矩,比如欧盟部分地区,退休人员要是重返全职岗位,养老金会暂停发到他们再次退休,避免既占岗位又领福利。 但这套放在中国,复杂得多:一边是每年有几百万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边是不少岗位被退休人员填补。 到底该优先给年轻人饭碗,还是鼓励老人再就业缓解养老资金压力?这是摆在全社会的问题。 这些宏观的矛盾,最后都会落到一个个家庭里。比如,有的孩子毕业几年工作总不顺,干脆待在家里情绪低落,父母心疼又着急,为了继续支持孩子,收拾好心情再次踏入职场。 只是这份爱与责任也在无意中加剧了年轻人的就业竞争,让这个循环变得很难打破。 于是在老员工的忙碌和年轻人的困惑之间,慢慢竖起了一堵隐形的墙。 它由时代背景、价值观差异和现实压力一砖一瓦垒成,让“找工作”这件事远不只是谋生,而是一场关于代际关系、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的考验。
乡镇朋友一句话戳穿体制内痛点:大家都在等下班等退休,谁来破局?跟一个在乡镇
【23评论】【7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