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异动 - A股方面,银行板块在震荡市中继续走强。10月14日,银行ETF(512800)场内价涨2.41%,实现4连阳,当日成交额超25亿元;近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约18.94亿元。同日盘中,银行板块指数约报4111.92,涨幅约2.51%,板块市净率(PB)约0.53。个股层面,工商银行约7.50元(+3.16%)、农业银行约7.13元(+3.18%)、建设银行约8.89元(+2.18%)等表现居前。 - 港股内银同步走强。招商银行约47.78港元(+3.87%)、建设银行约7.51港元(+2.61%)、中国银行约4.26港元(+1.91%)等普遍上扬。 主要驱动因素 - 估值与股息优势叠加 - 板块仍处明显低估区间:截至10月13日,银行板块PB约0.67x;国有大行加权平均股息率约4.11%,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约2.26%,红利价值突出。 - 中期分红临近与分红稳定性提升增强吸引力。近年来实施中期分红的银行明显增多,2025年已有近20家银行披露中期分红方案;例如工商银行中期分红为每10股派1.414元(含税),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分红率维持在30%+水平。 - 资金面与政策共振 - 中长期资金持续增配: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第二批规模约1120亿元、第三批约600亿元,险资对银行等高股息资产的配置意愿增强。 - 资本补充与稳增长预期:2025年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别公告定增募资约1650/1050/1300/120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助于提升稳健经营与后续扩张能力。 - 风格与避险需求 - 在海外不确定性与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下,具备高股息、低估值、基本面稳健特征的银行板块成为防御型配置优选。 后续关注与潜在风险 - 关注三季报与全年节奏:机构普遍预期上市银行全年营收与利润保持小幅正增长,但需跟踪息差、中收与资产质量的边际变化。 - 资金与政策变量:关注ETF与中长线资金流向、分红时点与比例、以及稳息差与风险化解相关政策进展。 - 主要风险点: - 息差继续下行与信用成本上行对盈利的挤压; - 资金风格切换导致阶段性回撤; - 估值修复过快后的波动与分化。 配置思路与工具 - 工具选择 - 被动指数:银行ETF(512800),覆盖A股42家上市银行,规模与流动性居前,适合获取板块整体收益。 - 港股内银:银行AH优选ETF(517900),近一年多回踩年线后再度放量,适合进行A/H溢价与节奏切换的补充配置。 - 结构思路(仅供参考) - 高股息稳健型:优先关注国有大行与分红稳定、拨备充裕的龙头。 - 成长性补充:择优关注优质区域行中盈利增速与资产质量兼具的标的。 - 组合建议:将银行作为防御底仓20%—30%,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与回撤承受能力,分批布局、控制节奏。
银行板块异动 -A股方面,银行板块在震荡市中继续走强。10月14日,银行ET
老王持
2025-10-14 15:34:03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