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陈永贵当了副总理后,得知毛主席也不喜欢等级制,所以,即使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仍穿老农民的对襟衣服,包白头巾,不计较什么级别,连工资都不要,回了大寨就和社员一样下地干活,年轻人仍叫他永贵大叔,谁能做到这些? 陈永贵这人,出生在1914年的山西昔阳县大寨村,那是个穷山沟,家里穷得叮当响,爹早没了,他就从小帮着干农活,没上过啥学堂。1920年,全家搬到大寨定居,他从十几岁起就天天在地里刨食,日子过得苦哈哈的。1941年,他娶了同村的李胡妮,生了个闺女陈明珠。抗日那会儿,1942年他被选为村代表,可没多久就被抓起来关了一年,出来后还是老老实实种地。1945年战争结束,他又被拘留一阵子,很快就放了,之后投身土地改革,积极参与分地的事儿。 1948年,陈永贵入了党,当上大寨村的生产委员和党支部书记。他带着村民搞互助组,改善那穷山恶水的条件。1952年,他正式成支部书记,领着大家修梯田、建水渠,全靠集体力气把地整好。到1958年,村里成立了人民公社,他当上党委副书记,继续抓农业。1961年,他选上昔阳县委候补委员,管当地农村工作。那时候,大寨的粮食产量从每亩两百多公斤涨到七百多公斤,全凭自力更生,没要外头一毛钱援助。 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大寨遭了好几次灾,尤其是1963年的大洪水,把地和房子冲毁不少。陈永贵带头动员大家重建,一年内就把生产恢复了。这套模式渐渐传开,成了全国学的东西。1964年,他去开第三届全国人大,汇报了大寨的事儿,得到认可。从那以后,大寨经验在全国推,村民们靠双手改变了穷样子。他本人也一步步升,1967年管山西省的事儿,还兼昔阳县委书记。1969年,进了中央委员会。1971年,当上山西省委书记,管晋中地委。1973年,调北京,进政治局,还兼地方职。他的接班人郭凤莲管了大寨支部。到1975年,他的人生从基层农民变国家干部,可根还在农业上。 1975年1月17日,陈永贵正式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管全国农业。他知道毛泽东不喜欢等级,就没改农民打扮。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他穿对襟衣,裹白头巾,跟别人一块儿坐那儿商量事儿。不管级别高低,他都不在意,也不拿副总理的工资。工作上,他没转城市户口,保持农民身份,把时间分成三份:在北京处理文件,参加农业政策会;外出到甘肃等地农村,看作物长势,跟农民聊生产难处;回大寨就跟社员一块儿干农活。 在北京时,陈永贵住集体宿舍,早起去食堂排队吃饭,跟工作人员吃一样的粗粮,不搞特殊。调研时,他去各地村子,查土壤、水利,记下农民的意见。回大寨,他参加田里劳动,挖地、施肥、收割,跟大家一块儿完成任务。年轻人见了他,还叫永贵大叔,他也像从前那样回应。社员们跟他关系没变,没因职位高就客气。他拒绝专车专房,坚持普通人生活。在大会堂发言,他用简单话谈经验,不用稿子。调研中,他分享耕作法,查看设施。回村劳动时,早上去地里,扛农具干活,晚上收工一块儿走。 陈永贵这套做法,在当时挺少见。他分管农业,坚持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调研、三分之一回大寨。北京工作,他翻文件,定政策;调研,他走村串户,了解实情;回村,他卷袖子下地,保持农民本色。不领工资,不转户口,全凭这劲头干事儿。社员们跟他相处如旧,年轻人叫大叔,他点头继续干。拒绝一切特殊,坚持自力更生精神。这不光是个人选择,还影响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氛围。 1980年9月10日,陈永贵在政府换届时辞了副总理职,不再管领导事儿。他从北京办公室走人,收拾东西回大寨住一阵子,跟老社员见见面,帮着干些日常。1982年,没再选进中央委员会,彻底退下来。1983年,他搬到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每天早上去办公室,看农业资料,偶尔去田里转转,指导工人调种植法。 退休后,陈永贵住农场宿舍,生活简单,早起走路去食堂,跟员工吃一样饭。他常接待家乡人,问大寨收成和水利事儿,记在本子上。身体不行了,他就少出门,待屋里看旧文件。1985年,查出肺癌,住北京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定期查,他配合着。1986年3月26日,他在北京医院因肺癌走了,71岁。遗体送到八宝山公墓,开追悼会,亲属和老同事来默哀,火化后骨灰放那儿。农场和家乡人来吊唁,瞻仰遗容。他的事儿成了农业历史的一部分,记在档案里。
陈云晚年回忆说,遵义会议上有两个人反对毛主席。一个是凯丰,他反对最坚决,态度最明
【2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