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一旦发生冲突,美西方几乎100%的会制裁中国大陆,而且制裁的狠劲会远远超过对俄罗斯的力度,这话听着吓人,但真要动起手来,他们自己得先掂量掂量代价。 毕竟制裁中国跟制裁俄罗斯完全是两码事,俄罗斯手里靠的是石油天然气这种单一能源牌,可中国攥着的是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链条,从针头线脑到汽车飞机的零件,几乎渗透到西方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卡中国的脖子,到头来只会把自己的喉咙卡得喘不过气。 咱们先说说中国制造业的家底有多厚实,现在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连续15年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造出来的东西占了全球近30%的份额。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里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样样齐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里,四成以上的产量都是中国第一。 这意味着什么?往小了说,家里插手机的充电器、身上穿的纯棉T恤,说不定就是东莞工厂造的;医院里救死扶伤的CT机,拆开来看,不少零件也印着“中国制造”的字样,虽然高端医疗器械的核心零部件还在攻坚,但西方整机厂商早就习惯了用中国产的配套部件压低成本。 往大了说,工厂里的机床配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甚至是航天领域的基础材料,十有八九都跟中国制造业沾边。 西方要是真敢搞全面制裁,可不是货架上少几样进口商品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产业链都得断档停摆。就像当初俄罗斯用天然气反制欧洲一样,中国根本不用主动出击,西方自己的产业就得先乱了套。 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领域,这些年西方天天喊着绿色转型、碳中和,可他们的计划早就跟中国制造业绑在了一起。现在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70%的风电装备都是中国造的,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占了全球三分之一,正是靠着中国的产能优势,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才降了六成到八成。 要是突然把中国踢出去,西方的新能源项目立马就得搁浅,所谓的绿色转型只能是句空话。到时候怎么办?还得回头烧煤烧油,污染不说,能源账单还得蹭蹭往上涨,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直接就上去了,这账他们算得过来。 再说高科技领域,西方总觉得能靠技术封锁拿捏中国,可实际上他们自己的企业早就吃够了制裁的苦头。美国前几年天天盯着中国芯片产业打压,又是列黑名单又是限制出口,结果呢?中国半导体产业不仅没垮,反而被逼出了自主创新的路子。 反倒是西方企业倒了霉,荷兰阿斯麦之前对华出口占总收入的近一半,受美国制裁影响,2024年第三季度订单额直接腰斩,环比锐减53%,股价跟着大起大落。 苹果CEO库克说得实在,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苹果根本拿不到今天的成绩,所以即便美国政府对华搞限制,他还是得高调现身中国的供应链博览会。 这背后其实是个简单的道理: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还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了全球三成以上的份额。西方企业要是失去中国市场,不光是少赚一笔钱,更是把竞争优势拱手让人。 中国现在早就不是被动挨打的状态了,手里也有反制的硬家伙。去年就有个典型案例,中国一家公司给欧洲企业造了海上储油船的水处理模块,结果欧洲企业借着第三国制裁的由头赖账不付钱。 没想到中国律师直接用《反外国制裁法》起诉,仅用39天就促成和解,帮企业追回了8400多万建造款。这事儿让西方企业看得清清楚楚,真要跟着美国搞制裁,中国有足够的法律武器和市场手段反击,到时候损失的可就不是一笔货款那么简单了。 经济学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都批评美国的制裁太“短视”,说这只会逼着中国更快实现自力更生,最后达到跟预期完全相反的效果。这话一点不假,美国越是封锁,中国企业越能爆发创新活力。 2025年初,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大模型,只用了550万美元和两个月时间就完成训练,成本是美国同行的零头,性能却不相上下,直接打破了美国靠芯片限制中国AI发展的幻想。 华为的原生鸿蒙系统、大疆的无人机技术,都是在制裁压力下突围的例子,大疆的产品就算被美方抹黑,美国军方也不得不承认找不到替代品。 说到底,美西方喊着要制裁中国,看着凶巴巴的,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代价有多大。 俄罗斯的能源他们尚且离不开,闹出能源危机后还得四处找替代来源,更别说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中国制造业了。这么大的市场规模、这么全的产业链、这么强的创新韧性,哪是随便制裁就能打垮的? 真要动真格,西方的超市货架会空,工厂会停工,新能源计划会泡汤,老百姓会怨声载道,最后受伤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以说,那些制裁的狠话听听也就罢了,真要付出实打实的代价,他们未必有这个魄力。
美国已经不装了,它摊牌了。俄乌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乌克兰,而是奔着中国来的。
【17评论】【7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