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朝鲜人不想吃或少吃猪肉,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猪肉(以及其它肉类)是一种昂贵且难以经常获得的奢侈品。 在朝鲜买猪肉光有钱没用,必须得有肉票,这东西比现金还金贵。肉票分三种颜色,红色给干部,绿色给军人,这两种每月能买2斤,而普通老百姓拿的白色肉票,一个月最多只能买1斤,还得看国营商店的库存,去晚了就没了,当月的额度也就作废了。 有游客亲眼见过,一个年轻人拿着钱想买肉,就因为没肉票,店员直接拒绝,一分钱都不卖给你。 城里人的情况还算好点,比如平壤的家庭,要是家里有干部或军人,凑一凑每月能有三斤的额度,可农村更难,很多地方根本不发肉票,村民得拿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蛋去换,能换半斤猪肉就算不错了。 这就意味着,普通人一个月顶多能吃上一两回猪肉,想天天吃根本不可能,光获取渠道就卡得很死。 再说说价格和收入的账,普通朝鲜工人的工资大多在三五百元人民币,平壤公务员一个月才领340元,而开城工业区的制衣厂工人,三年前月薪才380元。 猪肉在国营商店卖5元一斤,看着不贵,但架不住肉票有限,而且普通人的工资实在太低。 一个月工资三五百元,就算猪肉卖5块钱一斤,想买上10斤肉就得花掉近六分之一的工资,这还得有肉票才能买,要是没票去涉外商店买,一份排骨就要20美元,折合人民币一百多块,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谁能吃得起? 联合国粮农署有数据,朝鲜人人均一年吃的肉才14公斤,这还包括所有肉类,分摊到猪肉上就更少了,连韩国人的零头都不到。这么点消费量,根本不是不想吃,是实在吃不上。 而且普通人买猪肉,还得挑最肥的买,七成肥肉三成瘦肉的那种最抢手,反而排骨没人要,这可不是因为爱吃肥肉,是家里饮食太清淡,常年吃泡菜、青菜,一点油水都没有,肥肉能炼猪油,炒菜的时候放一点,饭菜就香多了。 炼完油剩下的油渣,撒点盐就能当下饭菜,还能存好几天。 有游客去当地家庭做客,看到主人家把买到的肥肉熬成猪油,再用猪油煮土豆、萝卜,汤面上飘着一层油,一家人就用油汤泡饭吃,这就算改善伙食了。 要是买排骨,骨头占一半,肉没多少,煮起来还费火,最重要的是没冰箱,当天吃不完就坏了,哪有炼猪油划算。 对普通人来说,有限的肉票和钱,必须花在最实用的地方,肥肉能解决缺油的问题,还能储存,自然成了首选,这背后全是没办法的现实。 就算是“小富婆”金美善,也舍不得随便买肉吃,她周末去超市,会果断掠过进口巧克力,一件1500元的羊绒大衣,相当于普通工人五个月工资,她得珍藏着穿十年。涉外商店里的貂皮大衣,标价相当于她二十个月工资,想都不敢想。 连高收入者都这么精打细算,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家里要是能买到肉,当天肯定要全家聚餐,把肉做成荤大酱汤,配上米饭拌着吃,对很多人来说,每天能吃到大米饭拌肉汤,那日子就赛过神仙了,这话里全是对猪肉的渴望,可现实是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 说到底,朝鲜普通民众很少吃猪肉,就是因为猪肉既难买又贵。肉票把购买资格卡得死死的,普通人每月就一斤额度,农村更是换都换不到;工资水平又低,就算有票,买多了也承担不起,涉外商店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联合国的消费数据摆在那,老百姓买肉挑肥肉的习惯也摆在那,这都说明猪肉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品,不是不想吃,是实在没条件经常吃。
法国人在中国旅游后,发视频吐槽中国让他无法接受的地方。首先是无处不在的噪音。
【12评论】【1点赞】
一念
真的假的,都2025了,不至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