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的副作用还是来了?! 所谓“中俄免签的副作用来了”纯属想多了,要是

探修説 2025-10-12 17:33:37

中俄免签的副作用还是来了?! 所谓 “中俄免签的副作用来了” 纯属想多了,要是真蹲在边境城市看看实际情况,就知道这说法压根站不住脚 —— 免签开闸后涌来的俄罗斯朋友,大多是抱着度假、做生意的心思来的,所谓 “社会不安定” 更是没影的事,反倒是两国的烟火气越来越浓了。 先说说来的都是些什么人。从东北的绥芬河、黑河这些口岸城市就能看出来,俄罗斯游客里不少是拖家带口来休假的,还有些是专门来做小生意的商贩,甚至有退休老人组团来中国做中医理疗。 之前就有俄罗斯大叔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经历,说在中国住了半个月,既治好了多年的颈椎病,逛早市时摊主还会用简单的俄语跟他打招呼,直言 “中国的治安比想象中还让人安心”。 这些人可不是来添乱的,要么带着钱包消费,要么带着商品交易,反而把边境的商圈搅得更热闹了。 再说说所谓的 “不安定” 到底有没有依据。中国的治安管理本就出了名的严格,就算免签也不是 “无差别放行”,入境时的身份核验、行程登记一样不少,基层社区和口岸民警还会主动提供帮助,比如给不懂中文的俄罗斯游客指路、解答住宿登记问题。 退一万步说,就算出现个别小摩擦,也是任何国家人员往来中都可能发生的正常情况,压根上升不到 “社会不安定” 的层面。 反观实际数据,边境城市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不仅没涨,反而因为两国人员互动多了,民间的互相理解也更深了 —— 俄罗斯商贩会主动学习中国的市场规则,中国店主也会备着俄语价签,哪有什么矛盾? 更关键的是,中俄免签本就是基于两国互信的 “双向奔赴”,早就把可能的问题想到前头了。 比如针对跨境贸易,海关专门开了 “绿色通道”,让俄罗斯的蜂蜜、巧克力能快速通关; 针对游客集中的区域,景区和商场都配了俄语服务人员,连银行都能直接兑换卢布。这些细节早就把 “潜在问题” 堵在了源头,怎么可能出现所谓的 “副作用”? 其实真要算 “影响”,那也是好的影响占了九成九。俄罗斯游客带来的消费,让东北边境的民宿、餐馆生意好了不少,有些老板干脆学起了俄语; 中国的家电、轻工产品也借着这个机会,通过俄罗斯商贩更快地进入当地市场,形成了 “你来我往” 的小循环。 就连之前担心的 “滞留问题” 也没发生,毕竟免签有明确的停留期限,加上两国交通便利,大多数俄罗斯朋友都是按时往返,还有人因为体验好,隔俩月就来一次。 说到底,这种 “副作用” 的说法,要么是没见过真实的边境景象,要么是故意放大个别细节。中俄本来就是背靠背的朋友,免签政策打通的是民心相通的路,来的都是带着善意的客人和伙伴。 那些真正扎根在边境的人都清楚,现在最明显的 “变化”,是街上的俄语招牌多了,商场里的俄罗斯商品全了,两国人笑着比手势砍价的场景常见了 —— 这哪是副作用?分明是友谊升温的烟火气。 你说要是真有不安定,这些热闹劲儿还能有吗?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