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被两件事砸懵了,一件笑出眼泪,一件气到发笑,合在一起才品出点当代生活的魔幻——我们好像都在演一场“越努力越亏”的戏码。 先说周一那出职场荒诞剧。部门新来的00后妹妹被总监拉去谈话,核心思想就八个字:“多干少要,格局要大”。末了总监补了句“我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不也买了两套房”,妹妹抬头盯着他办公室墙上“985硕士”的牌匾,小声问:“您2010年入职时房租占工资多少?”总监脸瞬间僵了——他大概忘了,当年他月薪八千租两千的房,现在我们月薪一万五租八千的窝,所谓“格局”,本质是让年轻人用自己的生存成本填老板的履历坑。 更绝的是周三,我妈突然给我转了三千块,附言“别太省,上班别迟到”。看着银行到账提醒,我差点笑出声——月薪八千,房租四千五,通勤加吃饭三千,上个月给客户买咖啡还垫了八百,算下来我每个月倒贴三百“上班费”。这哪是工作?分明是我妈花钱让我找个地方待着,免得在家被邻居问“怎么还没工作”。晚上刷朋友圈,同事晒加班宵夜配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底下老板点了赞,我猜他没算过,我们为这份“美丽”付出的成本,比工资还高。 周五去超市更扎心。货架上“低脂鸡胸肉”比猪肉还贵,导购说“现在年轻人都爱健康”。我盯着价签算:一斤鸡胸肉够买三斤土豆,顿顿吃健康餐的成本,比顿顿吃外卖还高。合着“健康生活”也成了有钱人的特权,我们这种“供班族”只能在“吃便宜的胖死”和“吃健康的穷死”之间二选一。 这周最大的感悟是:别再信“努力就有回报”那套鬼话了。方向错了,坚持就是给别人当垫脚石。老板跟你谈企业文化,本质是想让你免费加班;朋友圈跟你谈精致生活,本质是想让你掏钱消费;连亲戚跟你谈“大城市有前途”,都没算过你每个月要倒贴多少。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反向打拼”时刻?比如上班比待着还费钱,或者越努力越觉得亏?来评论区骂醒我! 真的,与其被“奋斗鸡汤”灌晕,不如清醒点:工资这么便宜,工作出错本就该被原谅;生活成本这么高,偶尔摆烂才是正常操作。毕竟这年头,不被“努力陷阱”套住,已经算赢了一半。 条友这一周 分享我这周有趣的事:
他有个瞬间被抓拍,他在偷偷的用手在擦眼泪,不要以为他是一时的矫情和不够坚强,这绝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