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中央司令部宣布了 10月11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布拉德·库珀11日说,美国不会向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派驻地面部队。 库珀提到,美国计划和其他国家合作,在以色列境内设一个“协调中心”。 库珀选择在社交媒体用粗体强调"加沙将不会有美国部队",这种罕见的强调方式传递出多重信息。首先是对国内政治压力的回应,美国政府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选民对海外军事介入的厌倦情绪日益强烈。其次是对地区盟友的警示,表明美国不会轻易被卷入地区冲突的漩涡。 计划组建的协调中心将采用"军民融合"模式,军事人员负责安全评估,文职专家主导重建规划。这种设计参考了美军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单纯军事占领的覆辙。 中心的核心任务聚焦于"冲突结束后"的维稳,这透露出美方对当前战事走势的判断: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但终局已开始筹划。美方试图通过提前布局,确保在最终解决方案中掌握主导权。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混乱场景仍在眼前,这使华盛顿对地面部队介入持极度谨慎态度。库珀的声明可视为"阿富汗综合征"的直接体现——美国公众和政界对长期海外驻军已产生严重心理阴影。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1991年海湾战争模式,当时老布什政府在达成军事目标后迅速撤出,避免陷入地面战泥潭。库珀的表态似乎更倾向这种"快进快出"思路,而非反恐战争时期的长期占领模式。 以色列对美方决定表示"理解但失望",内塔尼亚胡政府原本希望美军介入能分担军事压力。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则暗中松口气,他们担心美军直接卷入会激化地区反美情绪,影响其平衡外交战略。 埃及的态度尤为微妙。作为加沙边境的重要一方,开罗欢迎美国不派兵的决定,但对协调中心计划持保留态度。埃及更希望由阿拉伯国家主导战后安排,而非美国主导的国际协调机制。 俄乌冲突分散了美国战略注意力,但莫斯科在中东的影响力并未消退。俄罗斯正通过叙利亚基地加强与伊朗的军事合作,并试图以调停者身份介入巴以问题。美方避免地面介入的部分考量,是为防止给俄罗斯提供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期提出召开国际和平会议的建议,试图抢占道德制高点。美方协调中心计划,某种程度上是对俄方倡议的应对策略。 虽不派地面部队,但美军在中东的部署出现针对性增强。"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延长在地中海部署时间,驻卡塔尔乌代德基地的无人机部队提升战备等级。这种"海上威慑+空中监控"的模式,既保持压力又控制风险。 更关键的是情报共享升级,美军中央司令部与以色列国防军建立实时数据链,提供卫星影像和信号情报支持。这种"不出兵但出情报"的做法,体现现代战争中的新型联盟关系。 加沙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是美方协调中心需要应对的挑战。但问题在于,在冲突持续期间,任何重建计划都难以实施。美方似乎寄望于通过临时停火协议开辟人道通道,但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立场分歧使这一设想面临困难。 联合国官员私下表示,美方计划存在"时序错配"问题——在战火未息时谈重建为时过早。但美方坚持提前布局,可能是为抢占战后治理体系的主导权。 在中东事务中,中国正从旁观者转向积极参与者。中国特使近期穿梭访问中东各国,提出停火倡议。虽然美方公开淡化中方作用,但私下关注中国的影响力增长。 中国在加沙重建中可能发挥特殊作用。作为全球基建大国,中国企业在战后重建中具有竞争力。美方协调中心计划,部分目的也是平衡中国可能增长的影响力。 美国期望欧洲国家在协调中心承担主要民事职能。德国在战后治理经验丰富,法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特殊,英国在安全领域有专长。但这种分工设想面临欧洲国家意愿不足的挑战。 欧盟内部对加沙问题存在分歧,东欧国家关注乌克兰局势,西欧国家疲于应对经济问题。美方能否动员欧洲盟友全力投入,仍是未知数。 加沙冲突可能向三种方向发展:长期低强度冲突、临时停火维持现状、或是全面升级。美方协调中心计划最适应第二种情景,但需要为其他可能性准备预案。 库珀的声明标志着美国中东战略进入新阶段:从直接干预转向离岸平衡,从军事主导转向外交协调。这种转型既源于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也反映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但问题在于,美国能否通过"软介入"实现战略目标?中东历史表明,没有实质军事存在作后盾的外交努力往往效果有限。美方正进行一场高风险实验。 美军拒绝派遣地面部队的决定,表面是军事选择,实则是战略文化的转变。当美国学会说"不",当超级大国承认力量有限,全球秩序正在悄然重构。 库珀的声明或许预示着,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将不再是单一霸权主导的角斗场,而成为多方博弈的复杂棋盘。这种转变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信息来源:美军高官称不会向加沙派驻地面部队 2025-10-11 22:32·澎湃新闻
快讯!快讯! 美国中央司令部宣布了 10月11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布拉德·库珀
折奉
2025-10-12 08:31:15
0
阅读: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