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啥,朝鲜能搞定先进导弹驱逐舰,俄罗斯却磨磨唧唧十几年搞不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豌豆大说法 2025-10-10 12:41:17

这就是为啥,朝鲜能搞定先进导弹驱逐舰,俄罗斯却磨磨唧唧十几年搞不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一些设备,完全可以平替。 例如这个航海舰桥的椅子,直接用汽车座椅替代就好,功能一点都不少,而且省钱。这种椅子军用的话,采购成本估计不低于3万元,从汽车上卸下来,最多3千元。 有人分析说,这背后其实不完全是技术差距的问题,反而折射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军工发展思路——实用主义压倒一切。 我们都知道,现代军舰是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从动力、雷达、武器到内部每一个细节,比如舰桥里的座椅,都讲究专用、耐腐蚀、抗冲击、符合人机工程学。 按照常规标准,这种军用舰载座椅采购成本确实不低,有估算说不低于3万元人民币。但你猜怎么着? 有观察发现,朝鲜的舰艇上,有些座椅看起来跟普通汽车座椅一模一样。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既然功能差不多,干嘛非得花大价钱定制?省下来的钱,可以多造一门炮、多装一枚导弹。 这事乍一听有点“土”,但细想却很有战略逻辑。朝鲜的军事战略非常清晰,它的核心目标不是远洋作战,不是全球部署,也不是跟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对峙,而是确保在半岛方向具备足够的威慑力和反击能力。 换句话说,只要能把导弹打出去,舰艇能在近海活动,指挥系统能基本运转,就算达成战略目的。 至于航速能不能飙到30节以上,有没有数据链实现多舰协同,预警机能不能引导战斗机打超视距空战,这些“高大上”的功能,在朝鲜的作战体系里优先级并不高。 这种“够用就好”的思路,其实不是朝鲜独创。 历史上很多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都走过这条路。比如二战时期的苏联,T-34坦克之所以能大规模生产并扭转战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设计简单、易于制造,哪怕牺牲了一些舒适性和精密性,但在战场上管用。 再比如伊朗,近年来推出的一些驱逐舰,被外界称为“武装渔船”,但它们在波斯湾的战术环境中确实发挥了作用——速度快、隐蔽性强、火力集中。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问题恰恰出在“太讲究”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想维持一支能与美国匹敌的远洋海军,所以对新型舰艇的要求极高:必须有区域防空能力,必须搭载远程巡航导弹,必须具备反潜指挥功能,还得能适应极地环境。 结果呢?项目越搞越复杂,预算不断超支,配套设备又受制于西方制裁,尤其是电子元器件和高端材料供应链断裂,导致“领袖级”驱逐舰磕磕绊绊。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定位问题。俄罗斯想打造的是全球性海军装备,可现实国力又支撑不了这种雄心,于是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而朝鲜反其道而行之,把有限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核心的打击能力上,比如弹道导弹等技术。 你可以说它的驱逐舰不具备远洋生存能力,但它压根就没打算出远海;你可以说它的预警机飞不高、看得不远,但它只需要在边境线附近转一圈,把雷达开机时间延长几十分钟,就能为导弹发射提供关键预警。 这种“非对称思维”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我们看到,近年来中东地区的冲突也印证了这一点:如哈马斯用廉价火箭弹和商用无人机袭击以色列,虽然无法摧毁其军事体系,但能造成战略扰动;乌克兰用改装的民用船只搭载导弹,对黑海舰队实施突袭,效果出人意料。 这说明,在特定场景下,低成本、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替代昂贵复杂的系统。 当然,这条路也有代价。过度依赖“平替”意味着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扩展性都会打折扣。一旦遭遇高强度对抗或复杂电磁环境,这些“凑合能用”的设备很容易失效。而且长期来看,缺乏核心技术积累,会制约整体军事工业的升级。 但对朝鲜这样的国家来说,能用就行,先解决“有没有”,再考虑“好不好”。 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不在于每一颗螺丝钉都要自研,也不在于每一件装备都要对标世界一流,而在于能不能围绕核心任务,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