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快要崩溃了! 德国提议73岁退休,全球养老金体系迎战老龄化风暴 德国经济

重楼读世界 2025-10-10 11:44:50

真的快要崩溃了! 德国提议73岁退休,全球养老金体系迎战老龄化风暴 德国经济部长凯瑟琳娜任命的“科学顾问小组”在2025年10月提交了一份引起全球关注的报告,该报告明确建议将退休年龄从当前的67岁逐步提高至70岁,并很快过渡到73岁。 德国政府为啥要搞这么个大胆的改革方案?说白了就是养老金快撑不住了。 现在德国养老金支出已经占了政府总开支的四分之一,2024年光这一项就要花1179亿欧元。更吓人的是,到2040年,每100个上班族要养41个退休老人,现在才养30个呢。 德国养老金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德国每100名在职者需要供养44名退休人员,而二十年后,这一比例将攀升至78:100。 缴费基数持续减少,加之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叠加难民消耗福利,养老金体系的脆弱性日益加剧。 德国经济部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指出,德国经济多年来停滞不前,而人口状况却持续恶化。 这种双重挑战使得改革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如果不进行及时调整,德国将面临“严重混乱”的威胁。 德国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全球众多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 联合国预测显示,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从8.57亿增至15.78亿。 老年抚养比(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对应的退休人数)将从16人升至26人。 传统现收现付制度,即用当前工作者缴费支付退休者养老金的模式,在这一人口结构变化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奥地利现在也头疼养老金不够发的问题,政府每年要拿出26.7%的财政预算来发养老金,这笔钱有320亿欧元那么多。 照这个趋势下去,到2029年养老金支出要涨到400亿欧元,到时候政府每花三块钱就有一块要用来发养老金。 现在各国都在想办法解决养老金问题。比如丹麦就打算慢慢把退休年龄推迟到70岁,这个政策最晚2040年就要开始实行了。 瑞典、意大利、波兰等欧洲国家则引入了“名义账户制”,巧妙地在不立即筹集巨额资金做实账户的情况下,从现收现付制平稳过渡到更可持续的模式。 美国、加拿大引入了灵活退休通道,日本和新加坡的65岁以上劳动力参与率已超过30%,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些国家通过提升劳动力市场对年长工人的接纳度,缓解养老金体系压力。 全球养老金制度主要围绕三大模式展开创新。 新加坡、智利采用的“完全积累制”,强制个人工作期间将部分收入存入专属养老金账户,退休后领取金额完全取决于账户积累和投资收益。 这种模式激励性强,能形成巨额长期资本,但缺乏共济性,投资风险由个人承担。 美国、日本趋向于“部分积累制”,即混合模式。这一制度将养老金体系分为两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现收现付部分,第二支柱是强制或半强制的个人账户积累部分。 瑞典等国的“名义账户制”则是一种模拟积累制,它保留了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但为每个参保人建立名义个人账户,清晰记录其缴费和官方承诺的“记账利率”。 咱们国家的养老金制度现在也遇到些难题。现在上班的人交的养老保险钱,直接发给已经退休的老人用,这叫现收现付。 但现在上班的人增加得慢了,退休的老人却越来越多,这个制度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正在想办法搞多层次的养老保障。第一层是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是单位给职工办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第三层就是自己存钱养老或者买商业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每年缴纳上限为12000元,这一制度可以更早地提供给个人,让中低收入人群受益。 养老金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不在于找到一劳永逸的“神奇制度”,而在于实现一场深刻的思想转变:从依赖“国家养老”的单一思维,转向国家保基础、企业助补充、个人担主责的“社会共养老”新格局。 周延礼以前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副书记和副主席。 他说,银行、保险公司这些金融机构,得给老百姓整点儿好的养老理财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要能跟别人家的比,还得让老百姓觉得划算,能长期赚到钱。 政府则应给予战略性监管,让参与的金融机构提高回报率,同时保证养老资产的安全。 改革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制度设计,还需要每个人的未雨绸缪。 只有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足够坚韧的养老保障网络,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风暴。 德国提高退休年龄的提议绝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养老金制度变革的前兆。 随着人口结构持续变化,如何平衡代际负担,确保老年人安稳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长期课题。 养老金改革不只是完善制度,更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0 阅读:1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