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周总理是金兰之交,却同窗不同路。他终其一生,辗转大陆、台湾和美国三地,晚年却推崇邓小平治国理念,直言道,邓先生我极佩服,如果中国朝现在的方向走下去,再走15年,未来的世纪,是中、美、日三国的天下。 他就是曾经在解放前担任过上海市长的吴国桢。 吴国桢是湖北建始人,1914年,年仅10岁的吴国桢就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是当时南开中学年龄最小的学生,夜里睡觉会不自觉踢掉被子。 有一次,校长张伯苓亲自查寝,看见熟睡中的吴国桢又一次踢掉了被子,亲自为他盖好被子,细心地掖好被角,这才离去。 因为天资聪慧,在校成绩优异,吴国桢还和当时16岁的周总理,结为金兰之交,又加入到周总理创办的“敬业乐群会”,担任该会的童子部部长。 吴国桢虽然在南开中学的时候,和周总理关系极好,却同窗不同路。 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后,吴国桢就回国加入了国民党,出任蒋介石的侍从室秘书。 1928年,25岁的吴国桢,出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专管税收土地管理。1932年,吴国桢出任湖北重镇汉口市市长,上任之后,大力整顿财政,丈量土地,收缴税款,事事雷厉风行,成效卓著,让蒋介石非常满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处陪都重庆的吴国桢,负责管理市政,修建防空洞,又忙着稳定物价,开办学校,事事亲力亲为,为稳定大后方民生,发展后方工业生产,抑制地方通货膨胀,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因为吴国桢是实干家,有真本事,蒋介石对他越来越满意。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5月,吴国桢就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市市长。 从日伪军手里接管上海后,吴国桢再次发挥专长,大力整顿财政,稳定民生,让原本混乱一片的旧上海,很快恢复了稳定和秩序。 上海解放前夕,不听劝的吴国桢,于1949年3月,称病辞职,后很快去了台湾。 在台湾,担任省政府主席的吴国桢,帮助蒋介石推行土改,减租减息,修建工厂,发展实业,为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打下来牢固的基础。 然而,对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的集权化统治,吴国桢非常看不惯,最终,在和蒋经国彻底闹掰之后,吴国桢去了美国。 在美国,吴国桢一面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一面撰写个人回忆录,直到退休。 离家去国日久,吴国桢思乡情切。 1983年,吴国桢给自己的老同学杜建时写信,讲述自己和周总理在南开中学交往的种种情形,深切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的思念之情。 邓颖超辗转读到此信后,热情邀请吴国桢夫妇回国访问。 收到大陆方面的邀请函,吴国桢激动不已,立即回信。 在信里,吴国桢对于邓小平的治国理念非常推崇,大赞邓公道,小平先生所做之事,乃旋转乾坤之事。 在信中,吴国桢对于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决定于1984年9月回国。 就在有关方面就吴国桢回国做着各种准备工作的时候,哪里知道,这一年的6月6日,81岁的吴国桢,竟因病溘然长逝。 这也成为吴国桢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他和周总理是金兰之交,却同窗不同路。他终其一生,辗转大陆、台湾和美国三地,晚年却
雪见
2025-10-09 20:48:36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