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艘科考船抵达阿拉斯加以北,美国这下紧张了 据香港媒体报道,不久前,中国派遣的“雪龙2号”“极地号”“探索三号”“深海一号”四艘科考船现身美国阿拉斯加以北的北极海面,完成了全球首次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极地水下协同作业。同时,这也是中国首次在北极极地冰区进行载人深潜。 这次正常的公海科考活动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虽然科考行动上个月就圆满结束,但美国直到现在都在高度关注此事件,紧张姿态显现无疑,仿佛我们的科考船下一步就要侵犯阿拉斯加一般。 国家早就有规定,去北极搞考察得经过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审批,手续全得不能再全,而且完全照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一点没越界。 那片海域是北纬 62 度以北的公海,按照国际协定,本来就是各国都能开展科学研究的地方,美国自己也承认公海科考不受限制,现在倒反过来盯着咱们不放,这道理上说不通啊。 再说咱们的设备和作业,“深海一号” 那船可不是随便造的,船长 90 多米,能跑 12000 海里,带着 400 多平米的实验室,船上 60 个人里大半是科学家,专门为极地科考设计的斧型船头能减少气泡干扰,水下声学设备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为了好好搞研究,压根不是来搞事的。 这次完成的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协同作业,还是全球头一回,采集了那么多海底沉积物和海水样本,都是为了研究北极气候变化,这对全人类都有好处,美国有什么可紧张的? 美国之所以这么绷不住,说白了就是盯着北极那点利益眼馋。谁都知道,北极底下埋着海量资源,光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就有 2330 亿桶当量,待发现的还有 1660 亿桶,而且 70% 以上都是天然气,这可是块肥肉。 更关键的是北极航道,现在气候变暖,海冰每年以 10% 到 15% 的速度减少,再过十几年夏天可能就没冰了,从东亚走北极航道到欧洲能省 30% 到 40% 的路,少走十几天,光油钱就能省一大笔,还能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美国从里根时代就把北极当成自家地盘,1983 年就出台北极政策,说这关系到他们的国家安全和能源利益,这些年一直靠着破冰船在北极抢数据、划地盘,2007 年俄罗斯在北极插个旗,美国立马派 “希利号” 破冰船去科考,还拨款 1 亿美元造新破冰船,那时候怎么不说人家 “威胁安全”? 最让人不齿的是美国的双重标准。挪威的科考船 “克朗王子哈康号” 今年 9 月刚在格陵兰北边搞完科考,采集了上百个沉积岩芯,美国连个屁都没放;俄罗斯常年在北极圈里建考察站、开油气田,美国顶多嘴上抱怨两句。 轮到中国了,明明是合规的公海作业,却被他们盯得死死的,又是派海岸警卫队侦察机侦察,又是国会开听证会炒作 “中国威胁”,这嘴脸也太难看了。 美国自己都没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天天拿国际法当棍子打别人,当年为了在别的国家专属经济区布监听器,死活不加入公约,现在倒有脸对中国的合法科考说三道四,这哪是讲法理,分明是耍霸权。 咱们中国搞北极科考从来都是光明正大,2013 年就开始走北极航道,这些年跑了 70 多趟,把地铁盾构机、风电设备运到欧洲,也从俄罗斯拉液化天然气回国,每年 400 万吨的量,既帮了别人也利了自己,这就是 “冰上丝绸之路” 的意义。 这次极地冰区载人深潜,说白了就是为了搞懂气候变化对北极的影响,毕竟北极冰化了影响全球气候,咱们的科学家拿数据说话,比美国天天喊 “威胁” 实在多了。 再说了,咱们的科考船连作业区域都离阿拉斯加本土老远,全在公海里,美国却像被抄了老家似的紧张,说到底还是不适应中国越来越强的科研实力,怕自己在北极的话语权被抢了。 这些年美国见不得中国好的例子还少吗?南海那边咱们的科考船正常作业,美国军舰动不动就闯进来搞 “航行自由”,现在北极这边又来这套。 可时代不一样了,中国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拿捏的国家了,“雪龙 2 号” 能破 2.5 米厚的冰,“深海一号” 能支持潜水器下潜到深海,咱们有实力在公海上搞科研,也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 美国要是真关心北极,就该跟中国一起搞环保、做研究,而不是天天抱着霸权思维瞎紧张。说白了,公海不是美国的后花园,中国的科考船想去就去,合法合规,他们再紧张也没用,这天下早就不是他们一家说了算了。
中国4艘科考船抵达阿拉斯加以北,美国这下紧张了 据香港媒体报道,不久前,中国派
云景史实记
2025-10-09 13:12:59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