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调中原局的目的非常明确,可网络说三道四非常多,但全都是歪曲事实! 大家知道,华野7月分兵后,西兵团由野司统帅部指挥,由于当时通讯条件限制,属华野建制的东兵团,只好由华东军区就近指挥。 当时中野也分兵了,邓政委率中野2、3、6纵留守大别山,刘司令率10、12及1纵转入豫西。 此时,陈粟带领华野西兵团进入中原,并且中央任命粟裕为西兵团司令员,此时的陈毅成了“华野空壳司令”。 中野此时急需军政指挥官,而华野司令员正赋闲,真是瞌睡遇到枕头,陈毅调中原水到渠成。 从中央安排陈毅为中野副司令员、而华野职务不免而由粟暂代来看,任命陈毅为中野副司令应是临时性的措施。中野刘邓会合之时,就是陈离开中野之日。而中央1948年5月9日任命陈毅为中野副司令到11月刘帅归来,仅仅只有2个月。 此时的陈毅,也相似于粟裕的角色,是中野的“代司令”、即代刘伯承指挥中野(2个纵队)的司令职务。 调陈毅到中原时,淮海战役还未开打,有事后诸葛亮之流所说,为了协调中野、华野两军淮海作战,才将陈毅调中野。而陈毅刚调中原时,连豫东战役都未发生,何许神仙,那时就能预知会发生淮海战役?陈毅会协调两军进行淮海战役? “腾位”说更是谎谬。当时,华野事实上已分成为由华东军区指挥的“东兵团”和由粟裕任司令的“西兵团”,陈毅作为华东军区司令员,理论上可指挥东、西两兵团;作为华野司令员,事实上,当时陈毅已是空壳司令(或只能指挥粟裕)。 请看中原局(中央)任命:代行陈毅在华野职务。此时陈毅在华野的职务是司令员政委,但实际只能指挥粟裕。这何来为粟裕腾位置? 再说,在中原,陈毅是中原局副书记,军区、野战军副司令,而粟裕是中原局委员,苏皖军区司令员,陈毅是粟裕妥妥的上级 中央原打算陈毅1948年9月第二次曲埠会议时回归华野,此时离粟裕1948年5月任代司令仅3个多月,只是邓到中央述职,陈毅只好任留中原代行邓的中原局书记职务。 后来淮海战役开打,为了协调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战略决战,陈毅保留两大野战军中的职务,就更有必要了。 直到渡江战役后,陈毅才正式回归华野(三野),任三野司令员兼政委.。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2评论】【14点赞】
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