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现役军官、前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伊戈尔·卢岑科在其社交媒体页面上发文称,在乌克

天天纪闻 2025-10-08 13:51:34

乌军现役军官、前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伊戈尔·卢岑科在其社交媒体页面上发文称,在乌克兰军队里,每个人向上级汇报时都会撒谎。从排长到旅长,各个级别都有这种现象。     最直接的谎言就发生在阵地控制权上。卢岑科提到,常有乌军指挥官明明丢了阵地,却向上级谎称仍在控制,然后冒险组织反攻,直到彻底无望才肯坦白。   这种自欺欺人的操作在前线屡见不鲜,2025年10月库皮扬斯克战役就是典型例子。   当时俄军已经在库皮扬斯克市西北区域巩固了阵地,控制了保卫者街、宪法街、季托夫街一带,甚至推进到库皮扬卡河沿岸,但乌军基层指挥官迟迟不报实情,等到总参谋部终于承认"态势恶化"时,俄军已经形成了局部包围态势,乌军错失了调整部署的最佳时机。   这种谎言直接导致战场态势雪崩式恶化,本该及时撤退或增援的部队,因为虚假情报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士兵伤亡情况的瞒报更是戳中了战争中最敏感的神经。卢岑科揭露,很多时候指挥官明明知道下属已经阵亡,却故意列为"失踪人员"。这种做法背后藏着多重考量:既可以暂时逃避伤亡指标的压力,又能拖延向家属通报噩耗的时间。   但这对士兵家属来说是残忍的折磨,他们在"失踪"的模糊状态中无尽等待,无法为亲人举行葬礼,甚至连获得抚恤金都变得困难重重。   更严重的是,这种瞒报会逐渐侵蚀部队的士气,当士兵发现战友的牺牲连被如实记录都做不到时,所谓的"为国家而战"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装备和训练情况的虚报则从根本上动摇了乌军的作战能力。基层部队为了争取更多补给,往往夸大武器弹药的消耗,明明弹药充足却谎称告急;为了逃避训练考核,把未经充分训练的新兵说成"具备实战能力"。   这种信息失真直接导致总参谋部的资源调配混乱——真正缺弹少粮的部队拿不到补给,而虚报的单位却占用了宝贵的物资。   西方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曾在苏梅州被俄军无人机摧毁一套发射装置和装填车,事后调查发现,该部队此前一直谎称装备完好率100%,连基本的伪装警戒都没做到位,暴露出训练造假带来的严重后果。   战果夸大更是让乌军的战报彻底失去了国际公信力。卢岑科直言,现在世界上没多少人相信乌军宣称的击落俄军飞机、无人机数量了。   每次乌军发布"击落多架俄军战机"的消息,都找不到对应的残骸证据,反而俄军会公布被击落的乌军装备视频。   这种无休止的夸大其词,让西方盟友也开始怀疑乌军的真实作战能力,2024年泽连斯基在慕安会上抱怨军援不足时,不少西方国家就以"需核实乌军真实战损"为由拖延援助,谎言最终反噬了自己的求援之路。   为了应对这种全面的谎言危机,乌军总参谋部不得不采取一种近乎无奈的补救措施——专门设立一位军事指挥官,每天汇编各个部队的阵地报告,再逐一对比核实。   但这种事后诸葛亮的做法效率极低,前线战况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等总参谋部把各方信息拼凑出接近真实的情况时,战场态势早已天翻地覆。   卢岑科坦言,总参谋部想搞清楚前线真实情况"很费劲",很多决策刚制定出来就已经过时,这种指挥系统的滞后性,让乌军在与俄军的对抗中越来越被动。   更可怕的是,这种撒谎成风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基层指挥官因为怕担责而撒谎,上级因为得不到真实信息而做出错误决策,错误决策导致更多战场失利,失利又迫使基层更加不敢说实话。   卢岑科作为身处其中的现役军官,已经看清了这种趋势的危险性,他直言乌克兰失去一座座城市已成为明确趋势,在丢掉阿夫杰耶夫卡之后,这种颓势还在继续。   当一支军队连正视失败的勇气都没有,连基本的信息传递都充满谎言时,所谓的"抵抗"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表演,而最终为这些谎言买单的,将是更多士兵的生命和国家的命运。

0 阅读:2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