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提出必须释放一个人,以色列不释放,那么加沙战争将再次打响!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向《哈达斯报》透露,加沙和谈当中,哈马斯坚持,以色列必须释放一名非常重要的巴勒斯坦俘虏马尔万·巴尔古提。 说白了,哈马斯把释放巴尔古提作为停火谈判的"红线",本质上是押注于他独一无二的政治号召力。 自2002年被以色列逮捕以来,这位法塔赫高级成员的声望不仅没随刑期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巴勒斯坦民众中持续攀升。 当年的民意测验就显示,他的支持率仅次于阿拉法特,超过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牢狱生涯,这种"殉道者"光环更让他成为跨越派别隔阂的符号。 特别是2024年7月《北京宣言》签署后,巴勒斯坦14个派别达成历史性和解,明确巴解组织为唯一合法代表,此时释放巴尔古提,相当于为这个脆弱的和解框架注入最强粘合剂。 哈马斯清楚,这位既能得到法塔赫认可、又被抵抗派视为英雄的人物,一旦重获自由,极有可能在未来大选中脱颖而出,而一个团结的巴勒斯坦政府,正是实现"巴人治巴"、推动加沙战后治理的关键前提。 这也是为什么哈马斯在卡塔尔调解的停火谈判中寸步不让,哪怕冒着战争重启的风险,也要将释放巴尔古提作为核心诉求——他们要的不只是一个囚犯的自由,更是整个巴勒斯坦民族重建政治秩序的契机。 但以色列的顾虑同样现实到残酷。在以方看来,巴尔古提不是什么"民族领袖",而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恐怖主义策划者"。 2000年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义期间,作为阿克萨烈士旅创始人的他,直接策划了多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炸弹袭击事件,造成大量无辜人员伤亡,这也是2002年以色列军方不惜跨境抓捕,并判处其多个无期徒刑的根本原因。 如今以色列极右翼政府更担心,一旦释放这个具有强大军事组织能力的人物,将给中东局势带来不可控的连锁反应。当前加沙停火谈判本就陷入僵局,以色列刚刚在"人道主义安全区"下达强制撤离令,巴以民间的仇恨情绪正处于临界点。 巴尔古提的释放,极有可能成为激活巴勒斯坦武装网络的"开关",他既可以整合法塔赫的基层力量,又能获得哈马斯的认可,这种"跨界领导力"对以色列安全构成的威胁,远比任何单一派别领导人都要致命。 这场博弈的复杂性,更在于巴尔古提个人命运与地区格局的深度绑定。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立德·埃尔金迪的评价切中要害:"从巴勒斯坦人的角度来看,巴尔古提是一位备受各方尊敬的人物,更是可以团结各派的关键。" 这种"团结能力"在巴勒斯坦分裂多年后显得尤为珍贵。过去十七年间,沙特、埃及、卡塔尔等地区国家多次试图调解法塔赫与哈马斯的矛盾,却都因双方根深蒂固的敌意而失败。 直到2024年中国斡旋下《北京宣言》的签署,才让巴内部和解出现曙光。而巴尔古提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同时具备法塔赫的世俗民族主义底色和哈马斯推崇的抵抗合法性,这种"双重属性"使他成为衔接两大派别的最佳桥梁。 以色列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担心释放巴尔古提会加速巴勒斯坦的团结进程,进而在国际社会推动"两国方案"落实时占据更有利位置。 毕竟,一个分裂的巴勒斯坦才符合以色列的战略利益,而一个由巴尔古提领导的统一巴勒斯坦政府,将在加沙重建、耶路撒冷地位等核心问题上形成更强硬的谈判立场。 如今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的表态"谈论停火结果为时尚早",道出了当前局势的微妙。 哈马斯坚持释放巴尔古提,本质上是要为巴勒斯坦民族和解争取象征与实质兼具的领导人;以色列坚决拒绝,是害怕打破现有的安全平衡;而中国提出的"三步走"倡议——停火、巴人治巴、落实两国方案,则为破局提供了框架。 这场博弈的走向,早已超越单一囚犯交换的范畴。如果以色列始终不愿让步,哈马斯很可能认为和谈已无意义,加沙战火或将再度燃起;但如果以色列选择妥协,又将面临国内极右翼的强烈反弹。 说到底,巴尔古提的命运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巴以冲突最核心的困境:巴勒斯坦人追求民族自决的权利与以色列维护国家安全的诉求,如何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找到共存之道。 加沙战争是否重启,不仅取决于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博弈,更取决于是否有人能在历史恩怨与现实利益之间,找到那个脆弱却关键的平衡点。
今天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造成1200多人身亡已经过去两年,哈马斯劫持的2
【1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