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在哪里? 成周最有可能在周原或丰镐地区, 而且在周原地区的可能性最大。 西周

在哪里呢 2025-10-07 23:47:56

成周在哪里? 成周最有可能在周原或丰镐地区, 而且在周原地区的可能性最大。 西周初期, 周王室祭祀活动等的范围, 主要集中在周原与丰镐地区。 金文中出现,丰,镐,周,成周的频率, 特别是成周, 与丰镐几乎有同等的, 都城性质和功能。 成周在洛邑可以排除在外。 因为西周初期, 东方殷顽民不稳, 武王派三监就是例证。 况且,金文中从来没有出现过雒邑。 将成周与洛邑联系在一起, 只是千年以后的文献记载。 鉴于成周与镐京在金文中出现的频率, 成周必定与镐京具有同等的地位, 而除了周原, 再无任何地方可以与金文匹配。 何尊铭文中的成王宅于成周, 很可能指的是住在周原的成周。 而武王的宅兹中国, 就是丰镐地区。 周原遗址与丰镐遗址挖掘, 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周原与丰镐的关系, 就如同成周与镐京的关系。 下面列举成周在周原, 与成周指洛邑派的论据。 从中也可以看出洛邑派, 主要来字后世文献以及语境推理, 甚至先结论,再循环论证。 比如,先给成周定性为洛邑, 然后用金文的何尊来论证成周就是洛邑。 下面具体阐述。 成周在周原(含“宅兹中国”指丰镐)派论据, 成周在洛邑派论据的对比。 从金文与都城属性论证 成周在周原派认为, 1. 金文中“成周”与“丰”“镐”出现频率相近,均具备都城级祭祀、册命功能,周原作为周人发祥地,是唯一能与镐京对等的区域; 2. 金文中从未出现“雒邑”,无直接证据将成周与洛邑绑定。 成周洛邑派认为, 1. 金文中“成周”有“王在成周”“册命于成周”等记载,与洛阳北窑西周铸铜遗址、祭祀基址的功能匹配; 2. 《令方彝》《何尊》等金文“成周”语境,与《尚书》“营建成周”的地理描述可呼应。 从西周初期统治需求, 成周在周原派认为, 1. 西周初期东方殷顽民不稳(三监之乱为证),洛邑为镇守东方的军事据点,不可能具备与镐京对等的都城功能; 2. 周原-丰镐是核心统治区,祭祀、行政活动集中于此,符合“成周-镐京”功能互补。 成周洛邑派认为, 1. 洛邑是周公为“镇抚殷顽民”营建的政治中心,“成周”作为东都,承担管控东方、连接中原的作用,与镐京形成“东西双核心”; 2. 成王“迁宅成周”可强化对东方统治,符合西周扩张后的治理需求。 “宅兹中国”解读, 镐京派认为, 1. “中国”指西周统治核心区,丰镐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武王时期政治中心,契合“宅兹中国”的“核心都城”定位; 2. 何尊“成王宅于成周”可对应周原遗址的大型宫殿群,符合“居住+理政”功能。 洛邑派认为, 1. “中国”指“天下中心”, 洛邑位于中原腹地,符合《尚书·召诰》“洛邑为土中”的地理描述; 2. 何尊“宅兹中国”与“宅于成周”语境连贯,应指同一地点(洛邑),即营建成周后成王迁居。, 文献与考古关联, 成周周原派认为, 1. 将成周与洛邑绑定的记载(如部分《尚书》注疏)多为秦汉后文献,距西周已千年,可信度弱于金文; 2. 周原遗址(30平方千米,含宫城、宗庙)与丰镐遗址的规模、功能,匹配“成周-镐京”对等地位。 成周洛邑派认为, 1. 《尚书·洛诰》《召诰》详细记载周成王在洛邑“营建成周”,虽成书晚于西周金文,但属早期文献,史料价值较高; 2. 洛阳汉魏故城城下的西周城址(东西约2500米)、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如令方彝),间接佐证洛邑与成周的关联。 从两派的论据来看,正如前文所述,成周洛邑派有先结论,后论证,且存在循环论证。 把何尊铭文中的成周结论成洛邑,再用何尊论证洛邑就是成周。包括令方彝,德方鼎等金文。 总之,让周人的金文来呼应文献,而不是用周人的金文,来校对文献的偏差。 成周周原派恰恰相反,以金文为准,文献为辅,来论证成周在周原。 经过两派对比评判, 成周在周原地区, 宅兹中国指丰镐地区。 应该更符合历史事实。

0 阅读:0
在哪里呢

在哪里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