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美国白宫宣布了! 10月7日凌晨,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亲自对外界宣布,已经做出了决定,要将“战斧”远程导弹援助给乌克兰。 此次提供的Block V型战斧导弹配备新型JMEWS抗干扰系统,可穿透俄军现役S-400防空网。更关键的是战斗部选项:除常规454公斤高爆弹头外,可选配BGM-109G型钻地弹头,对地下指挥所毁伤深度达6米。 乌克兰获得的将是射程限制版(约300公里),但已覆盖克里米亚全境和俄本土别尔哥罗德等重要目标。 对比现有援助体系,战斧的突防能力远超乌军自制的“海狸”巡航导弹(射程100公里)。其GPS/惯性/地形匹配复合制导模式,可在俄军电子战环境下保持85%命中率,这对俄黑海舰队基地和克里米亚大桥构成实质威胁。 宣布时机精心选择:距离2026年中期选举13个月,特朗普需向军工复合体展示强硬姿态。雷神公司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上涨7%,该公司正为战斧生产线搬迁至亚利桑那州招募3000名员工,该州恰是选举关键摇摆州。 特朗普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集体自卫权条款,但巧妙规避了《中导条约》碎片化后的法律约束。美国务院法律顾问办公室已准备白皮书,论证向非北约成员国提供战略武器不违反国际法。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立即警告,此举触及“战略报复门槛”。俄军已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M”战术核导弹,该型导弹可携带当量5万吨的核弹头。 更实质的是军事调整:黑海舰队主力舰艇开始疏散至新罗西斯克基地,战略轰炸机在摩尔曼斯克保持战备巡逻。 核常边界正在模糊,俄国防部宣布启动“非核遏制力量”演习,其“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具备核常双用途。这种模糊性策略,旨在提高西方军事冒险的成本。 乌军面临系统融合难题。战斧导弹需要美军提供目标数据链支持,但五角大楼拒绝直接接入乌军指挥系统。解决方案是建立“敖德萨处理中心”:美军在罗马尼亚基地分析卫星图像,生成目标坐标后通过加密信道传输。 更棘手的是维护保障。每枚战斧需要每半年进行惯性导航系统校准,乌境内缺乏专用检测设备。雷神公司提议在波兰建立维护中心,但运输途中可能遭俄特工破坏。 中国外交部呼吁“防止战略武器扩散”,但未直接批评美国。更务实的是经济避险:中粮集团增加从巴西玉米进口,中国远洋暂停黑海航线。这种“闷声自保”策略,体现对复杂局面的谨慎应对。 军事上保持距离,北部战区开展“防卫作战”演习,但规模控制在战术层级。分析认为这是在警示各方勿将战火延伸至亚太,同时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 当前局势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有相似逻辑:都是战略武器前沿部署引发的对峙。但关键差异在于,此次博弈发生在俄乌战场而非美俄本土,这种“代理化”特征可能降低直接冲突风险,但增加误判概率。 更近的参照是2019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当时预测的导弹扩散风险正在成为现实,表明军控体系崩塌的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特朗普开创“战略武器商业化”先例。不同于传统军援,此次交易采用“有偿租赁”模式:乌克兰以未来天然气过境收益权作抵押。这种金融创新,可能成为未来高技术武器转让的范本。 更突破的是技术转移尺度,战斧导弹的模块化架构允许乌方加装自研软件,但核心制导芯片仍受美军密码锁控制。这种“半开放”模式,既保持控制权又激发使用者创新。 冬季作战环境将成为试金石。战斧导弹在-25℃环境下需要特殊润滑剂,美军正紧急向乌提供极寒套件。更关键的是俄军反制手段:电子战部队可能尝试捕获未爆弹获取技术机密。 政治窗口期有限。若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失利,美国政府可能叫停该计划。因此乌军需要在90天内证明战斧的战场价值,这种时间压力可能诱发冒险行动。 印度悄然调整立场,其外长苏杰生首次提及“冲突扩散风险”。巴西总统卢拉呼吁金砖国家协调立场,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牺牲品。沙特则加快与中国联合生产巡航导弹的谈判,寻求武器来源多元化。 这种离心倾向,反映美国武器政策正在削弱其全球领导力。更深远的是,战斧导弹进入乌克兰可能开启新一轮全球导弹扩散潮。 当战斧导弹的尾焰划过乌克兰夜空,它承载的不仅是450公斤高爆炸药,更是大国战略边界的重新测试。 特朗普这场看似冲动的军售,实则是精心计算的风险投资:用武器库库存试探俄罗斯红线,用乌克兰战场检验新型战法。 但历史提醒我们,武器扩散从来是双刃剑——今天射向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斧,明天可能成为其他战场上的模板。这场危险的武器实验,正在改写21世纪冲突的规则手册。 信息来源:特朗普:基本已就供乌“战斧”做出决定 2025-10-07 13:41·北青网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