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年,17 岁徐悲鸿上床后主动凑近妻子,妻子惊喜不已,连忙主动抱住丈夫。可夫妻之事刚结束,徐悲鸿就一把甩开妻子:“离我远点!”[送心] 1895年出生的徐悲鸿,在18岁那年遵从父命迎娶了原配查氏。这段包办婚姻维持时间不长,妻子在婚后不久便因病去世,留下一子徐劫生。 1916年,徐悲鸿在上海结识了出身宜兴望族的蒋碧微。当时蒋碧微年仅17岁,13岁时已由父亲许配给查姓富商之子。两人相识后很快产生感情,1917年蒋碧微毅然离开未婚夫家,与徐悲鸿一同前往日本。 在日本期间,徐悲鸿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蒋碧微则学习音乐和法语。1919年,徐悲鸿获得公费留法资格,蒋碧微随他前往巴黎。 1927年回国后,徐悲鸿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北平艺专等校任教。1930年,他在中央大学遇到了19岁的学生孙多慈。孙多慈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举人,她本人在绘画上颇有天赋。 徐悲鸿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学生格外器重,亲自指导她的画艺。两人经常探讨艺术,感情逐渐超越师生界限。 徐悲鸿曾刻制“大慈大悲”印章,将两人名字巧妙嵌入。1934年孙多慈赴德国留学前,专程赶到徐悲鸿在泰山写生的住处告别,还赠送了百余株枫树苗种在庭院。 蒋碧微得知此事后大为光火,命人将枫树悉数砍断。徐悲鸿为纪念这段无果之恋,将书房命名为“无枫堂”。孙多慈的父母坚决反对这段关系,1935年孙多慈从德国归来后,在家人安排下嫁给了他人。 徐悲鸿与蒋碧微的婚姻在1930年代后期已名存实亡。 两人在生活理念、政治立场等方面分歧日益加深,加之孙多慈事件的冲击,关系彻底破裂。1945年初两人正式协议离婚,徐悲鸿支付100万元赡养费、100幅自己的作品和40幅收藏的古画。 为筹集这笔巨额费用,徐悲鸿不得不日夜赶画,连续数月高强度工作导致身体严重透支,一度病危住院。这场离婚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和精力。 1942年,徐悲鸿在重庆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期间,为学院招聘图书管理员。19岁的廖静文前来应聘并被录取。廖静文出身书香世家,温婉贤淑,工作认真负责。 两人在工作中逐渐相识相知,尽管年龄相差28岁,但廖静文对艺术的理解和对徐悲鸿的仰慕,让这位饱经沧桑的画家重新感受到温暖。1945年冬天,离婚手续办妥后不久,徐悲鸿与廖静文正式结婚。 婚后廖静文全心照料徐悲鸿的生活起居,协助他整理画稿文件。徐悲鸿曾对朋友说:“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理解我、爱护我的人。”这段婚姻虽然只维持了7年,却是徐悲鸿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光。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年仅58岁。 廖静文此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保护徐悲鸿艺术遗产的工作中。她主持筹建了徐悲鸿纪念馆,整理出版了大量徐悲鸿的画作和文稿,用一生守护着丈夫的艺术成就。 徐悲鸿在1945年创作的《十二生肖册》恰逢与蒋碧微离婚期间完成,这套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与他以往雄浑有力的风格不同,笔触略显疲惫,或许折射出画家当时复杂的心境。 而他在1920年代为蒋碧微所作的肖像画,却展现出女子说不尽的风韵气质。这些作品至今仍是徐悲鸿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也记录下他们曾经有过的深情岁月。 纵观徐悲鸿的一生,三段深刻的情感关系构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与蒋碧微的患难与共到感情破裂的煎熬,从与孙多慈的精神共鸣到无奈分离的遗憾,再到与廖静文相伴的晚年平和,每段经历都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印记。这位艺术大师用画笔记录时代,也用情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画卷。 网友热评: “蒋碧薇也太惨了,陪着他私奔吃苦,最后落得这个下场,换谁谁不疯啊?她烧枫树、谈离婚条件,都是被伤透心后的反击罢了。” “这绝对是天价分手费了!徐大师那段时间是不是得疯狂接单画画还债?” “感情上的波折或许反而滋养了他的艺术,你看他笔下的马,那种奔放和不羁,是不是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还是别把私德和艺术完全绑定了,我们欣赏《奔马图》的震撼就好,大师的私事就让它留在过去吧。” “说到底,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徐悲鸿、蒋碧薇还是孙多慈,其实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被时代和个人的性格共同推着走,没有真正的赢家。” 如果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故事发生在今天,有社交媒体和热搜,你觉得舆论会一边倒地支持谁?是同情为爱付出却遭背叛的原配,还是理解追求灵魂伴侣的艺术家?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1912年,17岁徐悲鸿上床后主动凑近妻子,妻子惊喜不已,连忙主动抱住丈夫。
小史善始善终
2025-10-07 10:49:24
0
阅读:2543
楚晚七
你就是那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