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法国宣布 10月6日,法国宣布了总理勒科尔尼在履职仅满26天后,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并获批准。(央视新闻) 年仅39岁的勒科尔尼在9月10日刚接替贝鲁出任总理,这已是马克龙七年来的第七位总理,也是议会选举后的第三位。他的闪电辞职,导火索依然是棘手的2026年财政预算。就在5日晚,他刚公布新内阁名单,因13名部长留任被批“换汤不换药”。次日便因无法争取到议会多数支持而火速请辞。法国政坛一月一相的奇观,让总理一职俨然成了“打卡岗位”。 这事儿闹得法国人自己都看傻眼了,总理换得比换衣服还快,马克龙执政这些年,政府班子像走马灯一样转个不停。你想想看,一个国家的掌舵人干不满一个月就撂挑子,这哪是治理国家,简直成了政治闹剧。勒科尔尼刚上台时还被寄予厚望,结果预算案一出来,左右两边一起开火,说他搞的都是老一套,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说白了,法国政治圈里谁都看不惯谁,议会里吵成一锅粥,总理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最后只能卷铺盖走人。 这种频繁换人的背后,暴露的是法国政治体系的深层毛病。马克龙打着改革旗号上台,可七年过去,经济问题一堆堆摆在那儿,财政预算年年扯皮,改革措施推不动,老百姓的日子没见多大起色。总理成了“打卡岗位”,表面上是议会不支持,根子里是政治分裂太严重。 左右翼政党各怀鬼胎,谁也不愿妥协,导致政府啥事都干不成。你瞧瞧,2026年预算案这种大事,本该早早敲定,结果拖来拖去变成导火索,把新总理直接炸飞了。这不仅仅是勒科尔尼个人的失败,更是整个法国政治生态的失败——权力分散,共识缺失,国家机器几乎瘫痪。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动荡可不是小事一桩。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政治不稳会拖累整个欧洲的经济复苏。外资看了这局面谁敢投资?国内企业也犯嘀咕,政策朝令夕改,长远规划从何谈起。 马克龙政府总喊着要重振法国雄风,可连个稳定的领导班子都保不住,这不是自己打脸吗?政治游戏玩过头了,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物价涨、就业难,政府却在内斗中浪费时间,难怪民众对政客的信任度一跌再跌。法国需要的是实干家,不是来回换脸的演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