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今晚这话算是点透了,美国和中国现在拼着命搞载人登月,根本不是为了重现当年阿波罗登月的风光,说白了就是抢地盘定规矩 。 谁先把人送上月球,谁就有底气说了算,以后月球上的资源怎么挖、怎么用,就得按人家的规矩来。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两边最近的动作密集得很,每一步都冲着 “先到先得” 去的。 先看美国这边,他们喊重返月球喊了好多年,现在靠的是阿尔忒弥斯计划。 本来 NASA 一开始吹的是 2024 年就能送人上去,结果一拖再拖,现在最新的说法是明年上半年先搞个载人绕月飞行,也就是阿尔忒弥斯 2 号任务,4 个宇航员坐 “猎户座” 飞船绕着月球转一圈,试试系统靠不靠谱。 真正登月要等到 2027 年的阿尔忒弥斯 3 号任务,还打算直接降在月球南极。可就算是这个推迟到 2027 年的目标,外界都捏着一把汗,因为这计划里的坑实在太多了。 美国现在最头疼的是登月的 “腿”—— 着陆器。他们找了 SpaceX 帮忙,用 “星舰” 飞船改造成着陆器,可这星舰到现在都没个准谱,好几次测试要么炸了要么摔了。 这着陆器要去月球得先在近地轨道加油,得发射十几艘装满燃料的星舰当空中加油站,可这种大规模在轨加油技术从来没实际验证过,纯属纸上谈兵。 还有宇航员穿的新宇航服,本来早该定型了,结果拖到去年还在和奢侈品牌合作搞外观,今年才刚完成水下测试,能不能赶在 2027 年用上都是未知数。 之前 NASA 前局长在国会都骂了,说当初选这些没成熟的技术就是个大错,现在进度根本没法保证。再看中国这边,虽然说的是 2030 年左右载人登月,比美国的目标晚三年,但走得那叫一个稳。 就在上个月,文昌发射场刚把长征十号火箭的一子级点了火,七台发动机一起发力,推力快到一千吨了,这可是专门为载人登月造的火箭,以后要靠它送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着陆器上太空。 而且不光火箭,着陆器的着陆起飞试验、飞船的逃逸试验也都顺顺利利完成了,每一步都踩得很实。其实两边这么较劲,核心就是月球上的资源太诱人了。 就说月球南极的水冰吧,估算下来有 3 亿吨,这些水既能给宇航员喝,分解成氢和氧还能当燃料,没有水根本建不了长期基地。 更金贵的是氦 - 3,这东西是核聚变的理想燃料,干净还没辐射,地球上总共就 500 公斤,月球上却有 110 万吨,够人类用一万年。还有钛铁矿这些矿产,随便挖点都够解决地球资源短缺的大问题。 德国之声说谁先登月谁定规则,一点没夸张,美国早就打着这个算盘,拉着欧洲、日本搞了个《阿尔忒弥斯协定》,里面暗戳戳地说能圈安全区,其实就是想把好资源先占了,中国压根没理这个协定,显然是打算按自己的节奏来。 美国急着 2027 年登月,就是想抢在前面把规则定下来,毕竟他们当年阿波罗计划攒下的家底还在,又拉了一堆国际伙伴搭伙。 可现在看,他们的计划太依赖商业公司,技术风险太大,SLS 火箭之前老漏燃料,星舰的问题更是一堆,真要按时登月悬得很。 中国这边没那么急吼吼,但嫦娥系列探测器早就把月球摸了个遍,嫦娥五号还带回来月壤,发现了氦 - 3 的新开采思路,现在火箭、飞船这些关键装备也都在稳步推进,2030 年的目标看着反而更靠谱。 两边都把月球南极当成了重点。美国说要 “抢先到达那里,把那里据为己有”,中国也明确要探测极区水冰。 毕竟南极既有永久阴影区藏着水冰,又有能晒太阳的地方可以建太阳能电站,谁先在这儿扎下根,谁就掌握了月球资源开发的主动权。到时候不管是开采氦 - 3 卖回地球,还是用水冰支持深空探测,规则的笔都得在先到者手里。 现在离 2027 年还有两年,美国能不能把那些技术窟窿补上不好说;中国还有五年时间,按现在的进度稳步推进,未必没有赶超的可能。 太空探索这事儿从来没绝对,当年阿波罗计划也没人想到能那么快成功,现在中国的航天工程向来以稳著称,说不定真能给人惊喜。 但有一点肯定,这场登月竞赛根本不是比谁的国旗先插上去,而是比谁能真正在月球站稳脚跟,毕竟规则从来不是靠嘴说的,得靠实实在在的技术和 presence 撑着。 最后到底是美国靠着先发优势定下规矩,还是中国后来居上拿到话语权,就看接下来这几年两边的真功夫了。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