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北京朝阳某球馆灯还亮着,李哥刚扣完最后一个杀球,前台小姑娘打着哈欠收押金。 网友@夜行羽吐槽:“我加班到十一点,球馆比我下班还晚,老板干脆在吧台摆行军床。 ”另一边,@小满补刀:“上周订到两点场,打完出门遇见清洁工大爷扫落叶,怪不好意思。 ” 别笑,这已是常态。 羽协刚摸底:全国2.5亿打球人里,12%专挑22点后挥拍,比疫情前翻三倍。 上海“共享球馆”小程序干脆把深夜时段标成1.5倍价,照样秒光。 北大运动心理团队跟访发现,65%的“夜猫球友”是互联网码农,白天被需求追着跑,夜里用跳杀回血,专家却提醒:35岁后午夜高速折返,心血管比比分先爆。 好消息是,协会正起草《场馆运营规范》,最晚几点关灯、员工怎么轮休,年底落槌。 想打可以,记得提前在小程序占坑,别让值班小妹再熬通宵。
为什么北京那么难,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留下来?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