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给世界立规矩的人,直到现在依然有用。2025年秋的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内,一份泛黄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手稿旁,参观者驻足凝视毛泽东批注的“宜将剩勇追穷寇”。这句写于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的著名诗句,不仅昭示了军事决断,更隐喻着新中国外交敢于打破旧秩序、自立规矩的战略魄力。七十六年后的今天,当国际社会再度面临规则重构,毛泽东时代确立的外交原则依然闪耀着跨越时代的光芒。 西方留下的殖民摊子,新中国接手时乱糟糟的,毛泽东说旧账不算了,我们另开一桌,先把屋子收拾利索再请客人,谁想和中国建交,就得先和国民党那边断了联系,这些规矩先立下,为新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英国那艘紫石英号,不是硬闯长江嘛,解放军二话不说直接开炮,主权问题上没得商量,全世界都看着,中国说话是算数的,过去那种任人欺负的日子,彻底结束了。 朝鲜半岛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美军兵锋直指鸭绿江,毛泽东说这一拳打出去,能省掉后面一百拳,志愿军就这么跨过江去,把联合国军顶回了三八线,西方世界这才真正意识到,中国划下的红线不是闹着玩的,是有实力支撑的,后来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这里面就有当年那场战争的影子,战略威慑从来都不是空谈。 海洋法会议上,各国还在为领海宽度争论不休,毛泽东直接拍板,12海里,中国就这么定了,不用跟谁商量,后来联合国也采纳了这个标准,开国大典的礼炮,国际惯例是21响,我们直接放28响,因为党奋斗了28年,连仪式都得有自己的定义,赫鲁晓夫来了,就在书房里谈,尼克松来了,就在游泳池边上聊,客随主便,外交上的老规矩,被我们彻底改变了。 毛泽东的思想,离不开哲学,他把矛盾论的思维用到了国际关系上,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一下就把美苏两极对抗的格局给打破了,中国那时候领着亚非拉的兄弟们,大家抱团取暖,硬是在联合国一票一票地把合法席位给拿了回来,实力或许不是最强的,但参与制定规则的机会,有时候靠的是道义这张牌。 如今全球治理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毛泽东留下的那套东西,价值依然在,关键不是去模仿当年的具体做法,而是要领会那种战略思考的精髓,国家核心利益是底线,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具体策略上又可以非常灵活,外面总有人提什么基于规则的秩序,中国主张的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种独立自主的范儿,就是老传统的现代版。 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外层空间规则的制定,中国的身影越来越多,规则怎么定,中国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这一切的根子,都源于七十多年前那场深刻的外交变革,历史总能告诉我们,谁能最终制定规则,看的还是谁有守正创新的胆识和洞察全局的眼光。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 《世界知识》
国民党主席第三场辩论,张亚中全场无差别攻击,却让我们看到了张亚中的另一面!10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