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乌战争持续至今,乌克兰政界与媒体在复盘局势时逐渐发现,支撑俄罗斯稳住阵

士气沉沉 2025-10-04 14:51:05

[微风]俄乌战争持续至今,乌克兰政界与媒体在复盘局势时逐渐发现,支撑俄罗斯稳住阵脚的关键力量,并非外界最初关注的伊朗或朝鲜,而是始终未提供军事援助的中国。这种支撑藏在看似平淡的经济往来细节中,在西方层层制裁的背景下愈发清晰可辨。 2024 年中俄贸易额攀升至 2448 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 1.9%,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这一数字背后是贸易结构的深度互补: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 1293.2 亿美元商品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构成核心,而对俄出口的 1154.9 亿美元货物里,汽车、电脑、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正填补西方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对俄罗斯而言,这样的贸易格局在欧盟对 189 艘俄 “影子舰队” 实施制裁、封堵能源出口通道时,成为了经济缓冲的关键。 能源合作始终是双边经贸的压舱石。2024 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达到 1.0847 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 19.6%,管道输气量增至 310 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出口 860 万吨,已然成为中国首要的综合能源供应国。 更具长远意义的是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推进,这条投资超百亿美元的能源大动脉建成后,每年将新增 500 亿立方米输气量,合同期长达 30 年。 俄方提供的天然气价格低于欧洲市场水平,既满足了中国能源需求,更让俄罗斯在西方能源制裁下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仅 2024 年能源合作就占双边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金融领域的协作则为这种往来提供了安全屏障。面对俄金融机构被剔除出 SWIFT 系统的困境,中俄本币结算份额已攀升至近 95%,2023 年人民币与卢布直接兑换量同比增长 300%。 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达 35%,在国家福利基金中更是占到 60%,莫斯科甚至成为除香港、伦敦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这种独立于西方的金融体系,让俄罗斯得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保障贸易结算畅通。 贸易与能源的联动还催生了物流通道的创新。当波兰阻拦中欧班列时,中俄迅速启动北极航道合作,“伊斯坦布尔桥” 号货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将亚欧货运时间从 37 天压缩至 18 天,运费降低两成。 加上南线通道形成的 “三路并行” 格局,彻底打破了美西方的封堵企图。与此同时,俄罗斯在高端制造领域也加深了与中国的绑定,承诺向 C929 客机供应复合材料机翼与高性能发动机,这种全产业链合作已超越单纯的买卖关系。 乌克兰方面逐渐意识到,正是这些持续深化的经济联系,让俄罗斯在制裁中维持了经济基本盘的稳定。没有硝烟的贸易往来所构建的韧性,远比战场上的直接援助更具持久力量。

0 阅读:19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