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宣布 10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若政府持续陷入“停摆”状态,可能会出现裁员和项目削减,由于美国会参议院9月30日先后否决两党拨款法案,当地时间10月1日0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近7年以来再次“停摆”。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预算之争,但深层次里,这是美国政治极化的又一个缩影,特别讽刺的是,这次停摆发生在共和党同时掌控白宫和国会的“完全执政”时期,自家人都谈不拢,可见美国政治分裂到了什么程度。 这次停摆的影响来得又快又直接,国家卫生研究院暂停了新药临床试验,患者们只能干等着,环保署的空气质量监测站一个个关门,对污染问题撒手不管,连处理政府合同纠纷的部门都歇业了,想投诉都找不到人,最离谱的是,NASA连社交媒体都不更新了,连跟宇宙打个招呼的机会都没了。 数据显示,这已经是美国历史上第22次政府停摆,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停摆正在从“紧急状态”变成“常态”,过去25年里,停摆次数几乎占了一半,这说明美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失去最重要的东西,妥协的精神。 特朗普的电视发言堪称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面对镜头,他既要展现强硬,又要推卸责任,但这种政治秀无法掩盖一个残酷现实,普通人才是最大受害者。 回想2013年那次停摆,美国经济付出了240亿美元的代价,这次虽然规模尚不确定,但对政府公信力的打击同样沉重,前白宫预算官员感叹,“每次停摆都在透支民众的信任,这种伤害需要多年才能修复,” 说实话,看着美国政府隔三差五“关门”,不禁让人思考,西方民主制度是否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效率危机?当政党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时,所谓的“民主协商”就变成了“民主扯皮”。 相比之下,中国的治理模式展现出明显优势,通过五年规划、年度预算等制度设计,确保国家战略不会因为党派之争而中断,这倒不是说哪种制度更好,而是让人思考,在保证制衡的同时,如何不让制衡变成内耗? 美国政府停摆这个“传统节目”,本质上暴露了权力制衡思想的局限性,当制约变成掣肘,当监督变成对抗,制度设计的初衷就被异化了。 有趣的是,这种政治极化现象正在多个西方国家蔓延,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政治僵局,这说明可能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代议制民主体系面临的共同挑战。 这场危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或许是,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需要执行者具备超越党派利益的责任担当,制度是骨架,而政治文化才是血肉,没有妥协精神、没有对国家利益的共识,任何制度都可能陷入瘫痪。 在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的今天,各国治理体系都在经历压力测试,美国政府停摆这场大戏,或许正是推动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毕竟,只有当政府不停摆,民众才能真正常享太平。
特朗普正式宣布 10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若政府持续陷入“停摆
物规硬核
2025-10-04 01:4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