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发!白宫,大消息!
10月2日,美股三大指数盘中震荡,至收盘集体上涨,道指收涨0.17%,纳指涨0.39%,标普500指数涨0.06%,三大股指均创历史最高收盘纪录。
美联储古尔斯比表示,在没有官方失业率数据的情况下,美联储将依据现有信息作出决策。美联储需要谨慎避免过度提前降息。
有分析称,投资者似乎押注美国政府停摆将是短暂的,不太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特朗普:若政府持续“停摆” 可能会裁员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若政府持续陷入“停摆”状态,可能会出现裁员和项目削减。
这世界真是越来越魔幻了。
就在美国政府因两党恶斗再度“停摆”之际,华尔街却奏响了欢快的乐章——美股三大指数不但没被吓趴,反而齐刷刷创下历史新高。
这景象,好比一边是房子着火,另一边房东却在开派对,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政治圈的紧张氛围与资本市场的漠然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华盛顿,政客们争得面红耳赤;在纽约,交易员们却淡定自若。
这种分裂景象不禁让人疑惑:华尔街和华盛顿,到底谁更懂美国?
表面上看,市场似乎对政府停摆不屑一顾。
有分析称,投资者押注停摆只是“短暂插曲”,不会伤及经济根本。
但往深处想,这种冷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令人不安的信号——资本市场已经对华盛顿的政治戏剧麻木了?
特朗普的警告言犹在耳。
这位深谙媒体游戏的前总统清楚地知道,只有把停摆的后果具体化、人格化,才能引发公众关注。
“裁员和项目削减”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普通人的饭碗,是选民的切身利益。
这种表述,与其说是经济预警,不如说是政治博弈。
白宫发言人的表态更值得玩味。
莱维特宣称裁员“很可能”且“很快”会发生,这种毫不掩饰的直白,与传统政治话语的含糊其辞形成反差。
新兴的政治力量似乎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策略——通过放大危机的急迫性来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
而美联储官员古尔斯比的表态则展现另一层面的考量。
“谨慎避免过度提前降息”这句话,表面上是货币政策的技术性表述,实际上是对政治压力的微妙抵抗。
央行独立性这个老话题,在政治极化的新时代又被赋予了新意义。
在这场政治经济学的活剧中,最吊诡的莫过于中概股的表现。
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不降反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06%。
这似乎暗示着,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中,政治边界的意义正在模糊。
地缘政治的紧张,未必能阻挡资本的自主逻辑。
如果我们把目光拉远,会发现这出戏码有着更深的寓意。
政府停摆而股市狂欢,反映的不仅是短期市场判断,更是资本与政治关系的历史性转变。
在过去,政治动荡往往会引发市场恐慌;而今,资本市场似乎已经学会在政治真空中独立呼吸。
这种“脱钩”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它可能意味着资本市场对政府能力的预期已降至冰点——既然本就不抱希望,自然也就不会失望。
这种低期望值的冷静,比恐慌更令人担忧。
更值得玩味的是科技股的分化。Meta、博通上涨的同时,特斯拉却大幅下挫。
这表明即使在科技板块内部,资金也在进行精细化选择,而非简单的板块轮动。
投资者似乎正在用脚投票,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那么,这场政治闹剧最终将如何收场?
表面看,这只是一场关于预算的技术性争论;实质上,却是美国政治体制适应性的压力测试。
两党在玩一场危险的胆小鬼游戏,而赌注则是普通民众的福祉。
悬念在于,当政治成为常态化的表演,经济却要依靠自身韧性前行时,这种分裂能持续多久?
资本市场对政治失灵的习惯,究竟是成熟的表现,还是麻木的先兆?
美国政府这次停摆,会不会成为未来更多、更长停摆的序幕?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美国,也关乎全球经济的神经。
毕竟,当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学会了在政治真空中运转,这到底是一种进化,还是一种病变?
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