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英国学者坦言:美国之所以一直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大错。一个建国才二三百年,强大不过一百年的国家,居然敢称“习惯”成世界老大。而且是对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起码在世界巅峰屹立二千年的伟大国家面前,何等狂妄和无知。 (信源:网易——美国为何总是针对中国?英国学者: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原罪”) 中美之间的这场博弈,越看越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权力交接,更像是一场根本性的误判,一场全方位的“错位”。美国似乎正拿着一张旧地图,想寻找一个全新的世界,结果自然是处处碰壁。 这首先是时间的错位。一个建国二百余年、享受全球霸权不过百年的国家,很难理解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记忆的对手。 美国的文化底色是“天定命运”,是一种追求速战速决的强者心态,这让它看待中国截然不同的复兴之路时,总带着一种被“冒犯”的感觉,甚至视其为“原罪”。所以无论是从2018年开始的关税大棒,还是后来对科技的层层加码,都透着一股急于求成的焦虑。 可中国的回应,却是一种植根于汉唐盛世记忆的深厚韧性。这种历史纵深感,带来的是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内生动力。 外部的压力越大,内部的反弹力就越强。就像对华为的极限封锁,本以为能一招致命,结果却逼出了麒麟芯片的技术突破,这种故事,在几千年的历史里其实反复上演。 接着是实体的错位。美国最擅长的武器,是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上的美元霸权,一种虚拟的金融工具。 它可以轻松印钞,比如2020年就增发约6万亿美元,让全世界跟着一起通胀;它也能用“长臂管辖”精准打击,2013年法国阿尔斯通的遭遇就是典型。但当这套玩法用在一个实体经济的巨人身上时,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几乎没有战略短板。当美国对3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发现成本最终还是落到了自己消费者和企业的头上,而中国的出口靠着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硬是没垮掉。 更要命的是,在多晶硅这种关键产业上,中国产能占了全球九成以上,在稀土加工技术上更是遥遥领先,美军的F-35战机和核潜艇都离不开它。这种实体层面的反制能力,让美国一些禁令显得很尴尬,比如对C919发动机的禁售令,仅仅36天就自己取消了。 最后,是整个棋局的错位。美国习惯于拉起一帮盟友,搞封闭的军事小圈子。从2021年的“民主峰会”到“四方安全对话”,目的都是要构建一个对华包围圈。 但问题是,盟友们的心思也活泛了,像澳大利亚、日本,在关键问题上表现得很谨慎,谁也不想真的被推到前面当炮灰。美国的军事开支超过8000亿美元,维持着800多个海外基地,可一场阿富汗战争就耗费20年和2万亿美元,最后狼狈收场。 而中国的应对方式,是构建一个开放的经济网络。自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覆盖了150多个国家,用经济合作的纽带进行“反包围”。 人民币开始用于石油结算,并在202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这正在从根基上动摇美国的联盟体系。即便是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下,2023年中美贸易额依然超过6000亿美元,经济规律的强大,远非政治意图能轻易切断。 当对外战略频频失焦,美国自身的内部问题也愈发刺眼。基础设施老化到2025年的评级仅为C-,最富裕的10%人口占据了70%的财富,社会撕裂在2020年的明尼阿波利斯事件中被彻底点燃。 也许对美国来说,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外部的中国,而是它自己能否走出历史的惯性,去适应一个早已不再是单极主导的世界。
[中国赞]英国学者坦言:美国之所以一直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大错。一个建国
韫晓生
2025-10-03 12:49: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