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哈萨克斯坦方面宣布,计划在2025年向德国输送170万吨石油。要知道,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油田集中在里海沿岸,通过“友谊”管道运到欧洲,每桶成本才5-7美元,比运到中国便宜近一半,加上欧洲市场油价长期比亚洲每桶高出3-5美元,里外里一算,每年多赚十几二十亿美元真不是小数。 这里面的门道,光看表面的油价差可摸不透。先说说这运输的坑,哈国的大油田全在西边里海沿岸,要运到中国西北边境,直线距离就奔着 3000 多公里去了,中间全是天山山脉的陡坡和塔克拉玛干的大沙漠。 修管道得硬生生翻过 11 座山,跨过 46 条河,冬天零下 40 度的严寒能把原油冻得跟冰棍似的,得常年开加热站保温;夏天沙漠地表能烤到 60 度,管道暴晒容易鼓包开裂,每年光维护费就得砸进去好几亿人民币,成本高得吓人。 反观往欧洲运,现成的 “友谊” 管道就在那儿躺着,这管道北线从俄罗斯穿白俄罗斯直抵德国,哈国的石油从里海油田抽出来,接入管道就能走,每桶运输成本才 5-7 美元,比运到中国便宜了近一半。 虽然走这条管道得给俄罗斯交过境费,之前还出过乌克兰因未收到费用断供捷克的插曲,但现在北线通道稳定,就算掏点过路费,比起建新管道的投入还是划算太多。 更关键的是欧洲市场的 “钱景” 实在诱人,欧洲市场油价长期比亚洲每桶高出 3-5 美元,170 万吨石油换算成桶就是 1240 万桶,里外里一算,每年多赚十几二十亿美元真不是小数。 而且德国这会儿正急着找石油替代来源,作为欧洲工业巨头,它对能源的需求稳得很,2025 年 6 月德国进口总额环比就涨了 4.2%,能源进口占了大头。 俄乌冲突后欧盟跟俄罗斯能源脱钩,哈国这时候送油,正好踩中了欧洲的需求缺口,等于端着饭碗找饿肚子的人,根本不愁卖。 哈国心里还有本更大的账,能源转型的钱得从石油里来。这些年哈国一直喊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2024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涨到 6.43%,目标是 2030 年提到 15%,2050 年冲到 50%。 可搞风电、光伏都是烧钱的活儿,哈国自己算了笔账,中亚地区能源投资需求得 4000 亿美元,现在的投资连零头都不够。向德国卖石油赚的超额利润,正好能填进新能源项目的窟窿,比如中企帮着建的 20 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就得 7600 万元人民币,这些钱可不就是从石油差价里省出来的。 不过哈国也没傻到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对中国这边的关系拿捏得相当有分寸。能源部长萨特卡利耶夫前不久还跟中石油董事长碰面,说要深化油气全产业链合作,给中哈关系的 “黄金三十年” 加码。 毕竟中国不仅是能源买家,还是新能源合作的好搭档,札纳塔斯风电项目、图尔古松水电站这些中哈合作的大工程,既帮哈国搞了转型,又解决了局部电力短缺问题,这种双重合作关系可比单纯卖石油结实多了。 再说德国那边也不是只买不付出,哈国借着送石油的机会,还能搭上欧洲的技术和市场。虽然现在主要是卖原油,但未来要是能搞石油加工,欧洲的炼油技术正好能用上,到时候卖成品油赚的钱更多。 而且跟德国搞好关系,对哈国融入欧洲能源体系也有好处,万一以后可再生能源发展起来,还能把风电、光伏电力卖到欧洲,等于提前铺好了路。 这么一看,哈国这步棋走得挺精明:用现成的管道给德国送油,赚差价补新能源的窟窿;同时跟中国深化合作,既保了稳定客源,又拿了技术支持。既没得罪大客户,又抱上了新 “金主”,还顺带推进了本国的能源转型。 这哪是舍近求远,分明是把能源牌打得团团转。毕竟在利益面前,距离从来都不是问题,怎么把每桶油的利润榨到最大,才是哈国最实在的算计。
普京梅德韦杰夫都沉默了!俄军这波操作直接给乌军整懵了!打了1300多天,俄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