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用!俄军开始给俄罗斯各个炼油厂关键设施,全部都安装大型铁丝网! 所有关键储存设施和装置都安装了反无人机铁丝防护网。还是铁丝网更管用,比什么防空导弹,高射炮,甚至激光防空炮都管用。24小时全天候,随时可以拦截乌军无人机。 从8月以来,至少16家炼油厂被击中,从南部的Afipsky到中部的梁赞,再到远东的厂子,几乎遍地开花。 之前俄军总觉得高科技能解决一切,一门心思靠着S-300、S-400这些大家伙撑场面,光莫斯科周边堆了22套S-300/S-400,还有9套专门反无人机的“铠甲-S”系统,绍伊古当初拍着胸脯说万无一失,结果呢? 去年9月一天就漏了一百多架无人机,发电厂和炼油厂照样被炸得火光冲天!再往前翻,2024年2月伏尔加格勒炼油厂遭袭时,俄军防空系统明明宣称击落了两架无人机,可坠落后的残骸还是引燃了厂区,这“拦截成功”的水分可想而知。 为啥?说白了还是定位不对!没人否认S-400在对付战机、巡航导弹时的威力,但用它来拦无人机,简直是用大炮打蚊子——费钱还打不准。 乌军用来偷袭炼油厂的大多是廉价的小型无人机,比如改装的四旋翼机型,成本撑死几万美元,慢的时速都不到100公里,连建筑物都撞不穿。可S-400一枚导弹就得上百万美元,打出去就算命中了也亏得底朝天,更别提这类低速小目标还容易躲开雷达探测。 更尴尬的是,俄军寄望的那些“黑科技”反无人机装备,要么不靠谱要么用不起。折腾了10年的“狂怒”微波武器,最后直接被送进了博物馆,说白了就是技术不过关,连基本的野战适应能力都没有,更别提保护分散在各地的炼油厂了。 激光防空炮看着唬人,可受天气影响极大,阴天雾天就成了瞎子,而且得持续供电才能运转,炼油厂周边未必有稳定的能源支持。 电子战系统倒是能干扰一部分无人机,但乌军早有应对,改用简单的导航模式照样能摸到目标头上,去年美军援助的“神剑”炮弹都被俄军电子战干扰失效,可无人机数量一多,这招也不管用了。 等到铁丝网一出场,才算把这场“攻防战”的逻辑给掰了回来。这东西说穿了就是升级版的“蚊帐”,网眼细密,专门针对无人机的旋翼和低速特性,只要无人机撞上去,要么被网线缠住失去平衡,要么因为冲击力不够没法触发引信,最后只能乖乖坠落。 伊朗早就用这招尝到了甜头,在伊斯法罕的无人机工厂屋顶装了铁丝网,以色列派来的三架自杀式无人机,两架都栽在了这张“网”上,工厂连屋顶都没怎么坏。 俄罗斯也开窍了,2024年5月梁赞炼油厂遭袭后,当场给关键储存罐和反应装置都罩上了铁丝网。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8月萨拉托夫炼油厂遇袭时,三架无人机有两架被铁丝网拦住,只有一架侥幸突破却没伤到核心设备;克拉斯诺达尔炼油厂更夸张,乌军无人机连续冲击都被那张“铁网盾”挡在外面,连爆炸的机会都没有。 要知道,这些炼油厂随便一个都是年产几百万吨成品油的主,萨拉托夫厂更是直接给俄军供燃料,铁丝网保住的可不止是设备,更是前线的油料命脉。 更关键的是,铁丝网的性价比高到离谱。S-400一套系统就得几亿美元,维护一天的成本够买几公里铁丝网;而这种反无人机铁丝网,三米高的规格连材料带安装,一米成本也就几百块人民币,16家炼油厂全部覆盖下来,花费还不及一枚防空导弹的零头。 而且它还不用耗电,不用专业士兵值守,刮风下雨都不耽误工作,24小时连轴转地当“门卫”,比那些需要专人操作、定期检修的高科技装备省心多了。 现在再看俄罗斯的炼油厂,那些银白色的储油罐上搭着整齐的铁丝网,远远望去像给设备穿了层铠甲,反倒比矗立在一旁的S-300发射架更让人安心。 之前被无人机炸得焦头烂额的场景少了很多,不得不说,这招“返璞归真”的防御术,比折腾了半天的高科技管用多了。毕竟在低成本无人机面前,再先进的防空系统也有短板,而不起眼的铁丝网,刚好戳中了这场攻防战的命门。
新疆高原,零下二十度,一名战士趴雪地上,一枪打穿对面哨所的无人机起落架。没炸,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