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至今没用核武器,不是心慈手软,更不是普京这个人脾气好。而是因为这东西的说明书上就写着,这是用来保命的最后手段,不是拿来打赢常规战争的。
普京签字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核遏制政策原则》里写得明明白白,核武器只是威慑力量,只有到了万不得已的最后时刻才能用,这份文件相当于给核武的用途划死了红线,谁也不能随便改规矩。
先看这份“说明书”的具体条款,俄罗斯列明的核武使用条件全是关乎国家生存的绝境:要么是本国或盟国挨了核打击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要么是常规打击威胁到俄罗斯的存在和核反击能力,要么是收到弹道导弹攻击的准确情报,再或是关键军政设施被打瘫痪导致核力量没法还手。
这些条件里没有一条跟“常规战争打不赢”挂钩,就像家里的灭火器不会拿来浇花,核武的设计用途从来不是解决战场胜负的小问题。
俄乌冲突再胶着,也没触及这些“保命红线”,毕竟常规战场的进退输赢,跟国家被彻底打垮是两码事。
从核武器的破坏力来看,这东西也根本不适合常规战争,1945年广岛那颗1.5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直接杀死14万人,把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而俄罗斯现在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单枚当量就能达到1000万吨,是广岛原子弹的600多倍,一旦在常规战场使用,别说敌方部队,周边几百公里的民用设施、生态环境都会被彻底摧毁。
更关键的是核污染的连锁反应,切尔诺贝利事故只是反应堆泄漏,就导致周边30公里成为禁区,持续影响几十年,要是真扔核弹,战场变成死区不说,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说不定自己这边也要遭殃,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显然不符合保命逻辑。
历史上的核大国早就摸透了这个道理,美国在越南战争打了14年,伤亡5.8万人,军费花了7380亿美元,最后深陷泥潭也没敢动核武,就是知道一旦用了,不仅会激起全球反战浪潮,还可能引发苏联的核反击。
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苦战10年,损失1.5万人,同样没把核武搬出来,毕竟常规战争输了大不了撤军,用了核武可能就要面临全面核战争。
最惊险的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核按钮都快摸到了,最后还是各自退让,因为谁都清楚,核武一旦出鞘,就没有回头路,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一起毁灭。
这些例子都说明,核武从来不是常规战争的“救场神器”,而是压箱底的“保命底牌”。
再看国际社会的反应,用核武的代价远超过常规战争的胜负,朝鲜2013年搞第三次核试验,就遭到联合国第2094号决议的严厉制裁,不仅被禁运核相关材料,金融机构被限制,连外交人员和奢侈品贸易都受牵连,经济直接陷入困境。
要是俄罗斯在常规战争中用核武,后果只会更严重,联合国安理会肯定会通过全面制裁决议,全球各国大概率会切断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能源出口这条路被堵死,本就承压的经济会直接崩盘。
更要命的是,北约国家可能会从背后支援直接转为正面介入,到时候俄罗斯面对的就不是局部冲突,而是全面战争,这反而真的威胁到了国家生存,正好违背了核武“保命”的初衷。
俄罗斯自己也很清楚核武的定位,新版核威慑政策明确说,核力量是用来“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军事行动升级”的,而不是用来打赢常规战争的。
现在俄军虽然在前线有损耗,但常规力量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有百万现役部队、上万辆坦克和充足的导弹储备,实在不行还能动员预备役,这些常规手段还没耗尽,根本没必要动核武。
就像一个人打架,手里有拳头、有棍子,不到被人掐住脖子喘不上气的地步,绝不会掏出藏在怀里的手雷——手雷能炸死对手,但自己也可能被炸伤,这不符合常理。
而且核武的使用决定权在普京手里,但这份权力更像一种“责任”而非“选项”,佩斯科夫早就说过,俄罗斯永远不会成为核武的发起者,使用核武是迫不得已的措施。
要是因为常规战争不顺就用核武,不仅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还会让俄罗斯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种赔本买卖显然不会做。
毕竟常规战争输了可以重整旗鼓,用了核武可能连重整旗鼓的机会都没有了。
说到底,核武器这东西的“说明书”早就写死了它的用途,是用来应对国家生存危机的最后手段,不是常规战场上的“胜负手”。
俄罗斯要是真把它用在常规战争里,那就不是保家卫国,而是自寻死路,这种违背“说明书”的操作,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核大国的战略逻辑。
哄哄
这玩意要用在大场面,目前还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