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尽杀绝?9月28号,叙利亚司法当局干了件大事。   叙利亚变天了,第一件事就是

天天纪闻 2025-10-02 10:46:37

赶尽杀绝?9月28号,叙利亚司法当局干了件大事。   叙利亚变天了,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旧账。9月28日,大马士革向全世界发出通缉令,要抓流亡俄罗斯的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给他的罪名是预谋杀人、酷刑致死,连国际刑警组织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全球追捕。   要理解这张逮捕令的分量,得从去年冬天说起。2024年12月,统治叙利亚23年的巴沙尔突然从大马士革消失,随后俄罗斯媒体证实他已抵达莫斯科。   当时外界普遍猜测这是俄罗斯与叙利亚反对派达成的秘密协议,毕竟自2015年俄军介入叙利亚内战后,俄罗斯就一直是巴沙尔政权的最大靠山。   但没人想到,仅仅九个月后,叙利亚新政府会以如此强硬的姿态向昔日盟友"要人"。   逮捕令上的罪名写得清清楚楚:预谋杀人、酷刑致死。这些指控都指向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的镇压行动。   根据叙利亚司法部公布的调查记录,当年巴沙尔政权对霍姆斯、哈马等抗议城市实施了大规模军事打击,仅霍姆斯市一个月内就有超过1200名平民死亡。   更令人发指的是大马士革郊区的"Branch 215"拘禁中心,幸存者证词显示这里曾系统性实施酷刑,囚犯死亡率高达40%。   这些证据早在2016年就被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收录,但当时巴沙尔政权手握军权,国际社会的谴责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如今形势彻底反转。2025年3月,叙利亚过渡政府在日内瓦协议框架下成立,艾哈迈德·沙拉当选过渡总统。   这位曾留学法国的法律学者上台后,一边推动库尔德武装整合进国家军队,一边着手司法清算。   按照过渡宪法,新政府必须在五年内完成对旧政权罪行的追责,这既是对国内民众的交代,也是获取西方援助的必要条件。选择在9月签发逮捕令,恰好赶在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夕,显然有向国际社会施压的深意。   但真正的难题不在司法层面,而在外交博弈。叙利亚《刑事诉讼法》第114条规定,逮捕令需在境内执行,可巴沙尔躲在俄罗斯境内,新政府只能通过外交渠道提出引渡请求。   这让俄罗斯陷入了两难境地:作为巴沙尔的长期盟友,俄罗斯在叙利亚有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每年从中东获取大量能源利益。   如果拒绝引渡,不仅会被国际社会指责包庇战犯,还可能影响与叙利亚新政府的关系;如果同意引渡,又会失信于中东盟友,损害其在地区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克里姆林宫对引渡请求保持沉默,只是含糊表示"会遵守国际法"。   巴沙尔本人的现状更添神秘色彩。自流亡以来,他从未公开露面,只有几张模糊的"莫斯科街头散步"照片在社交网络流传。有消息称他因健康问题住院,甚至有"中毒死亡"的谣言,但都未得到证实。   叙利亚新政府似乎也在利用这种信息真空,通过不断释放追责信号试探俄罗斯的底线。9月27日,过渡政府突然宣布将重新审查2015年与俄罗斯签订的能源合作协议,这被外界解读为逼宫手段。   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欧盟迅速表态支持叙利亚的司法行动,德国外交部甚至表示"愿意提供证据支持",这不难理解——欧盟国家中仅德国就接收了超过70万叙利亚难民,清算巴沙尔符合其政治正确。   但阿拉伯国家联盟却异常沉默,沙特、阿联酋等国只是简单呼吁"尊重叙利亚主权",毕竟这些国家在战乱期间曾暗中支持过反对派,如今担心清算范围扩大到自身。   国际刑警组织虽然收到了叙利亚的协助请求,但考虑到俄罗斯的否决权, 就算会发布红色通缉令,也最多只是进行信息备案。   对叙利亚普通民众而言,这份逮捕令既是希望也是担忧。内战已经造成超过50万人死亡,1300万人流离失所,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远超过对复仇的执念。   过渡政府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在签发逮捕令的同时,宣布启动"全国和解基金",用于赔偿战争受害者,试图在清算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   这场司法清算背后,其实是叙利亚权力结构的深度重构。过渡政府通过追究巴沙尔的罪行,向国内外展示与旧政权彻底决裂的决心;通过向俄罗斯施压,测试未来外交关系的边界;通过争取国际支持,为战后重建获取更多资源。   但前路依然坎坷,俄罗斯的态度、国内派系的平衡、国际援助的到位情况,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新的危机。   无论巴沙尔最终能否被引渡受审,这场司法行动都已成为叙利亚历史的转折点——一个试图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国家,正在用法律的名义,艰难地走向未来。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