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美在台海开战,咱们周围会有多少国家站队?金灿荣:看情况。如果咱们国家用武力

鉴清评趣 2025-10-02 08:47:46

如果中美在台海开战,咱们周围会有多少国家站队?金灿荣:看情况。如果咱们国家用武力收复台湾,美国一定要强行干预,两国会不会在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爆发战争之后会不会有第三方国家出来站队,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从纸面实力看,美国盟友体系堪称庞大,北约30余国、亚太的日韩澳菲及中东部分国家,总数超50个,其中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与美国签有安全条约,理论上存在军事介入的法律义务。 但现实远比条约复杂。2025年7月,美国国防部联合兰德公司发布的兵推报告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军计划动员日韩澳提供军事基地、菲律宾开放港口、东欧国家以“后勤支援”名义介入,但韩国因朝鲜威胁可能“请假”,菲律宾若卷入则面临国家命运风险,就连英国、加拿大等远洋国家也仅能派出少量部队——盟友的“法律义务”,在实战中可能沦为“象征性支持”。 这种“纸面优势”的脆弱性,在2025年5月的实战化对峙中已现端倪。当时,解放军辽宁舰编队穿越宫古海峡,055型驱逐舰“南昌舰”携带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500公里)逼近美军“华盛顿”号航母,日本防卫省监测到其两天内完成120架次歼-15起降,创下远海训练纪录。 与此同时,山东舰在南海依托永暑礁情报支援,形成海空一体作战链,迫使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始终徘徊在东风-26反舰导弹(射程4000公里)打击半径外。 这场对峙中,美军盟友的实际行动极为有限:日本自卫队F-35战机混入美军编队时被解放军歼-20锁定,澳大利亚军舰仅在菲律宾海进行象征性训练,菲律宾港口则因担心被东风导弹覆盖而拒绝美军深度驻扎。 与美国依赖盟友不同,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策略始终围绕“自身硬实力”。金灿荣教授曾直言:“中国没有呼唤外援的计划,台海问题本质是内政,最有效的和平保障是让对手不敢承担代价的力量。”这种战略思维在2025年的军事部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解放军通过“海空潜一体战”构建起立体化区域拒止体系:辽宁舰封锁台岛以东200海里航线,切断“台独”高层外逃路径;山东舰扼守南海北部,阻断外部军事援助;火箭军东风-21D/26导弹实现“发现即摧毁”,美军模拟推演显示其航母生还率不足30%。 中国强调“以快打慢”——若启动武统,目标是在数小时内夺取台海制空权,不给美国及其盟友介入的时间窗口。这种“速战速决”的思路,本质上是通过压缩战争周期来降低外部干预的可能性。 对于未与中美签有安全条约的国家而言,选边站的代价远高于收益。2025年美军兵推报告指出,若冲突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将剧烈震荡,亚洲主要经济体陷入恐慌,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企业产能锐减,全球芯片供应预期缩减15%,苹果、特斯拉等巨头市值一夜蒸发数百亿美元。这种经济连锁反应,让多数国家倾向于保持中立。 即便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在权衡利弊。日本虽参与美军“自由航行”演练,但其宙斯盾舰队在模拟中遭遇解放军导弹饱和打击,损毁率高达40%;澳大利亚虽与美国签有《澳新美条约》,但国内反战声音因经济受损而高涨;东欧国家如“波罗的海三傻”虽表态支持美国,但地理距离使其实际作用微乎其微。 更关键的是,中国作为全球120余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市场吸引力远超美国的军事威慑——对多数国家而言,得罪中国的经济代价远高于支持美国的政治收益。 尽管局部摩擦风险存在,但中美全面战争的概率仍被控制在低位。2025年兰德公司报告显示,冲突将导致美国GDP萎缩8%-15%,中国因工业体系完整受影响较小(约5%),但全球经济将陷入长期衰退。更致命的是,双方均为核大国,冲突升级风险极高。 美国1945网站曾列出的“五大触发世界大战条件”(如中国击沉美军航母、袭击美国本土等),本质上是对中国的舆论震慑——若美国真因台湾问题与中国摊牌,其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收益。 回到最初的问题:若中美在台海开战,周围会有多少国家站队?答案或许藏在2025年那场70艘战舰的对峙中——当辽宁舰在宫古海峡自由穿梭、山东舰在南海守住国门、东风导弹让美军基地颤巍巍时,所谓的“盟友支持”已显得空洞。历史证明,大国博弈的终极规则从未改变:真正的和平,永远建立在让对手不敢出手的实力之上。 台海局势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种结局?是继续在博弈中维持脆弱平衡,还是因某个意外事件彻底失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