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打出漂亮的一招!那就是她日后如果当选了国民党党主席,会重用这次国民党党主席的参选人的,她要把他们组成一个团队,共同为国民党打拼。 这话一落地,不光国民党内部炸开了锅,连民进党那边都有点措手不及,毕竟谁都没料到,她没等选举结果出来,先把“团结牌”打在了明面上。 要知道,国民党过去选党主席,从来都是“赢了的人说了算,输了的人靠边站”。2019年江启臣当选那会儿,跟他争位的卓伯源团队,别说进核心决策层,连个基层党部的实职都没捞着。 卓伯源的支持者气不过,直接在党代会上拍着桌子抗议,台南、高雄好几个地方党部甚至因为“站队”问题闹分裂,短短半年就流失了近3万党员,民调一路跌到28%。 民进党当时天天拿这事当笑柄,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调侃“国民党先把自己的派系矛盾理顺了,再来谈治理台湾”。 2022年县市长选举前更夸张,朱立伦和张亚中为了“两岸政策表述”吵得不可开交,连“立法院”里的国民党籍“立委”都分成两派,明明是民生刚需的“降低电价”法案,就因为内部有人故意投反对票,最后以3票之差没通过,事后不少中间选民在民调里直言“选国民党,还不如选一群各说各话的散沙”。 可郑丽文偏不按这个剧本走,她没等选举见分晓,就先把“重用对手”的承诺摆了出来。 她明着说,要是自己真能当选,主打“青年议题”的参选人,她会让对方牵头成立“青年政策推动小组”,手里给的不是虚头巴脑的头衔,而是实打实的年度预算和项目审批权; 擅长跟中南部农会打交道的参选人,就让对接农产品外销的事,直接负责跟大陆、东南亚的采购商谈合作; 哪怕是之前辩论台上跟她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拍桌子的参选人,也承诺给“政策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专门管“立法院”里国民党法案的推进——不是像过去那样给个“荣誉顾问”,连办公室都没有,而是真能参与核心决策,说话有分量。 这承诺一出来,国民党内部先乱了阵脚,但乱的是“惊喜”。之前还在互相拉票、私下拆台的参选人团队,现在反而开始私下对接,有位参选人的幕僚跟跑政坛的记者透露“至少不用怕万一输了就被彻底边缘化,能安心跟她聊政策方向”; 基层党部更热闹,台东县党部主委说,最近打电话来问“要是郑丽文真当选,之前支持其他参选人的党员,会不会有机会参与工作”的人多了不少。 台北市青年党部甚至统计,这一周来咨询入党的35岁以下年轻人,比之前多了15%——这些年轻人之前都觉得“国民党搞派系,进来也没奔头”,现在反而因为这个承诺,觉得“或许能真的做些事”。 民进党那边的懵,更是写在脸上。他们早就把“国民党内斗”当成了攻击的“万能武器”,赖清德之前跑基层演讲,十句话里有三句要提“国民党连自己人都吵不过,怎么能管好台湾的经济”; 宣传团队更是早早就剪好了一堆参选人互怼的视频,有辩论时的争执,有拉票时的暗讽,准备等国民党党主席选举一结束,就天天在社交媒体上发,之前这类“内斗视频”占了他们宣传内容的40%。 结果郑丽文这承诺一抛,民进党手里的素材突然就成了“废片”——总不能拿着之前参选人互怼的视频说事儿,不然反而显得自己在“挑拨离间”,好像巴不得国民党不团结。 更关键的是,这承诺正好戳中了国民党这些年的“死穴”——不是缺人才,是缺把人才拧成一股绳的机制;不是缺支持者,是缺让支持者凝聚起来的盼头。 2024年“大选”,国民党就是因为青年票流失了15%,深蓝票被小党分走8%,才在高雄、台中等关键选区输给民进党。 郑丽文这承诺,等于是给不同派系的支持者画了个“实在的盼头”:要是她当选,主打青年议题的参选人能留住青年票,擅长农业的能稳住中南部农民,张亚中这样的人物能巩固深蓝基本盘。 有民调机构私下算了笔账,要是这几部分支持者真能因为这个承诺拧成一股绳,国民党的基本盘支持率至少能涨7到8个百分点——在台湾“赢者通吃”的选举规则里,这几票的差距,往往就能决定一个选区的输赢,甚至影响整体选举结果。 当然,这承诺也不是没风险,参选人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句“重用”就能抹平的,但郑丽文的聪明劲儿就在这儿——她没说“强行把所有人捏在一起”,而是承诺“分工给实权”。 这比马英九时期强多了,马英九当年也想搞团结,把不同派系的人都塞进“政策委员会”,却没明确分工,最后还是因为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而郑丽文这招“分工不分家”,先把权责说清楚,至少从承诺上看,没给“内斗留空子”。
会见郑丽文之后,王金平提出了三个要求!10月1日,根据岛内媒体报道,在郑丽文会见
【22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