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没有共同富裕,阶层就会固化。” 如果5%的人掌握80%的财富,这些人

古今知夏 2025-10-01 09:48:00

黄奇帆:“没有共同富裕,阶层就会固化。” 如果5%的人掌握80%的财富,这些人再多的钱也花不完,钱只会堆在股市、房市里炒泡沫。 另一边,95%的人想消费却没钱,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最后整个社会陷入“富人囤钱、穷人没钱”的死循环。 先看那 5% 的人,他们手里的钱早不是 “花不完” 那么简单了。这些钱变成了 “会滚雪球的机器”,绝不会去开民生工厂、造平价商品,反而一股脑扎进股市、楼市,甚至去炒虚拟货币、买天价字画。 就说 2023 年的美国股市,明明实体经济增速慢得像蜗牛爬,标普 500 指数却一路冲到历史新高。为啥?还不是顶层资本扎堆去炒科技巨头的股票,赚的钱全进了少数人腰包,跟普通老百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更离谱的是,有些资本还靠 “快进快出” 收割普通人。用杠杆撬动几十倍的资金,搞高频交易赚差价,一天赚的钱,比普通人一辈子挣的还多。 可这些钱就在虚拟市场里转来转去,没给实体经济添过一分力,反而把资产价格炒得虚高。普通人想买房,房价被炒到天上;想炒股,刚进去就成了 “接盘侠”,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这点积蓄被稀释。 再看我们大多数人,也就是那 95% 的群体,哪是 “想消费没钱” 这么轻松?是根本 “不敢花、不能花” 疫情之后,物价涨得比工资快多了,买菜、加油随便涨一点,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超了预算。更别说孩子上学的学费、老人看病的医药费,这些钱一分都不能省,只能从日常开支里抠。 就拿 2024 年中国家电市场来说,中低端家电销量直接跌了 12%,可万元以上的高端家电却卖得火爆,销量涨了 18%。不是大家不想换家电,是手里的钱得先顾着吃饭、看病,哪敢随便买? 最糟的是,很多人怕失业,不敢辞职、不敢请假,就算手里有点存款,也得攥得紧紧的留着应急。可大家都不消费,工厂生产的东西就卖不出去,库存堆得像小山,工厂只能裁员降薪。这下更没人敢花钱,循环就这么死死套住了。 更吓人的是,这个死循环还在搞垮全球的产业链。以前发达国家把低端工厂搬到发展中国家,自己搞研发、做品牌,看着挺合理。可现在顶层资本光想着炒钱,没人愿意投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工厂一家家关门。 美国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从 1965 年的 28% 跌到 2023 年的 8.4%,多少工人丢了工作,只能去干服务员、外卖员这种低薪活,收入一下就掉了档次。 而发展中国家呢?靠给别人做低端加工赚点小钱,可国内没人消费,只能靠出口。2022 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能源涨价、物流停运,要出口的货发不出去,工厂只能停工,工人也没活干。可那些顶层资本呢?反手就去炒能源期货、囤粮食,又赚了一大笔,苦的全是普通老百姓。 连技术创新都被这个死循环带歪了,按理说,钱多了该搞点厉害的技术,比如芯片、航天这些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可现在资本只盯着 “快钱”,比如搞个 AI 聊天机器人、做个短视频算法,只要能快速赚钱就干。2023 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80% 的钱都砸在了应用层,只有 5% 投给了基础研究。 这就像盖房子,只装修表面,不打地基,看着光鲜,风一吹就倒。可普通人大都没机会参与这些创新,反而要担心被 AI 抢工作 —以后服务员、客服可能全是机器人,没技术的人更难找到好工作,阶层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黄奇帆的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这个死循环不打破,以后富人会更富,穷人会更难。不是说要 “均贫富”,而是要让钱回到该去的地方 — 比如投进工厂搞生产,让普通人能涨工资;比如搞基础研究,让技术进步的红利大家都能分到; 再比如完善医保、教育,让大家不用把钱全存起来防风险。只有这样,工厂的东西才能卖出去,工人有活干,技术能进步,我们才不会被死死套在循环里。

0 阅读:153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