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年,朱棣召新入宫的小贡女侍寝,发现她早已不是处子。朱棣大怒,一脚将她踹下床:"说!你跟谁有过私情?"贡女哭得梨花带雨,哭泣道:“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大人!” 这不是寻常的后宫风波,朱棣是个多疑的皇帝,性格刚烈,容不得半点欺瞒。纪纲这名字一出口,殿内那两盏青铜宫灯的火苗都似被冻住——朱棣按在龙椅扶手上的指节“咔嗒”响了一声,那是他当年在靖难之役里,砍翻敌军将领时才有的动作。这哪是失贞的小事?这是把他的皇权当摆设踩。 你得先搞懂纪纲在朱棣心里的分量。这人不是普通的锦衣卫头头,是朱棣的“刀”。当年朱棣从北平起兵,一路打到南京,纪纲是第一个光着膀子冲进建文军阵的,怀里还揣着朱棣的帅旗,硬是在死人堆里把快被抢走的玉玺抢了回来。就凭这份“敢把命赌在主子身上”的狠劲,朱棣登基后直接把锦衣卫的大印塞给了他——那可是能查百官、审钦犯的权力,等于把全天下的秘密都交给他管。 有了这层信任,纪纲的胆子就野得没边了。宫里每年选贡女,他都敢在验身之前先挑一遍,看上眼的就借口“教礼仪”,偷偷弄回自己府里,等玩腻了再送进宫。之前有个老太监看不过去,偷偷跟朱棣提了一句,结果第二天那太监就被安了个“勾结外戚”的罪名,全家被发配到黑龙江挖人参。从那以后,宫里宫外谁还敢对纪纲说半个不字? 可这小贡女偏就敢把他的名字说出来。要么是真被逼到绝路——知道自己失贞必死,拉个大人物垫背;要么就是有人在背后递了话,想借朱棣的手敲纪纲一敲。不管是哪种,朱棣心里的疑根算是扎下了。他没当场发火,只是挥挥手让太监把贡女拖去慎刑司,然后对着空气喊了句:“传纪纲,即刻进宫。” 那时候的纪纲还在府里搂着新抢来的歌女喝酒呢,听说皇帝召见,揣着刚拟好的“贪官名单”就来了——他还想借着查案邀功。可一进殿门,看见朱棣案几上放着那贡女的银簪,纪纲的腿瞬间就软了。他再横,也记得朱棣的手段:当年建文朝的大臣方孝孺,就是因为不肯给他写登基诏书,被朱棣下令“诛十族”,连方孝孺的学生都没放过。 朱棣没提贡女的事,就盯着他手里的名单慢悠悠地说:“纪大人最近查案辛苦,府里是不是缺人伺候?要不朕把宫里的宫女分你一半?”这话里的刀子,纪纲怎么会听不出来?他“扑通”一声跪下,磕得头破血流,说自己“绝不敢有非分之想”。可多疑的帝王一旦起了疑心,再完美的解释都是废话。 后来的事,明史里写得明明白白。朱棣表面上没处置纪纲,暗地里却派了另一个锦衣卫偷偷查他。这一查,查出的事比后宫失贞严重十倍:纪纲私藏了三百副铠甲,伪造过皇帝的圣旨,甚至还把前太子的龙袍扒出来,自己穿在身上对着镜子喊“万岁”。1416年冬天,朱棣把这些罪证往大殿上一摆,纪纲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凌迟处死——整整割了三千多刀,他府里的财宝装了八十多车,家人全被发配到边疆做奴隶。 说起来,那小贡女最后也没活下来。但她那一句哭出来的“纪纲大人”,却像一根针,挑破了纪纲恃宠而骄的泡沫。这后宫里的一场小风波,最后竟扯出明初最大的官场地震,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伴君如伴虎,再大的权势,在多疑的帝王眼里,也不过是随时能捏碎的蚂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8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