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中国百亿项目!转头找上英日,被中国评价为“垃圾级”信用。中国在自己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全力帮助了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拥有了“生命经济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刚刚开始逐步建立,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正处于新独立不久、经济基础薄弱的时期。 那个时候,这两个国家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交通和运输瓶颈,尤其是赞比亚,虽然矿产资源丰富,却因为内陆国家、缺乏出海口,使得经济发展长期受制于运输条件。 为了打破这一限制,中国当时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慷慨的决定:援助建设坦赞铁路,也就是连接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与赞比亚铜矿区的1860公里铁路。这条铁路后来被誉为“坦赞生命线”,不仅承载了两国的经济命脉,也成为中非友谊的重要象征。 当时,中国向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提供了总额9.88亿元的无息贷款,并派出约5.6万人次技术人员直接参与铁路建设。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施工中有68名中国工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克服了丛林密布、沼泽广布以及运输不便等重重困难,保证铁路如期完工。 铁路建成后,赞比亚的矿产资源可以直接通过达累斯萨拉姆港出口,坦桑尼亚的港口也因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说,这条铁路不仅是交通线路,更是两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中国对坦桑的援助并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在铁路建成并投入运营后,中国主动免除了坦赞铁路一半的债务,同时追加3亿元人民币,用于铁路的翻修和维护,确保长期可用。 此外,中国还为坦桑尼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这批人才后来在国家各个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坦桑经济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系列行动,使得中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战略互信和长期友好关系。坦桑尼亚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的援助充满感激,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政治经济合作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非洲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升级,坦桑尼亚希望进一步提升港口和产业能力。2013年,中坦签署了巴加莫约港项目协议,中国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建设港口及配套产业园,将坦桑尼亚打造成东非重要的海运枢纽。 这个项目不仅意味着港口的扩建,还包含大型产业园区和物流配套设施,将直接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而言,这是在延续中非合作传统的基础上,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然而,巴加莫约港项目的顺利推进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国际竞争加剧,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对坦桑尼亚施加了外部压力。 时任坦桑总统马古富利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修改合同、增加苛刻条件的要求,包括更高的当地投资比例、更严格的利润分成以及对中方技术团队的种种限制。 面对这些附加条件,中国方面进行了多轮协商,但由于条件过于苛刻、合作环境不稳定,最终在2019年决定中止项目,撤出所有设备。这个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很多观察者开始反思坦桑与中方合作关系的变化轨迹。 令人讽刺的是,坦桑尼亚在转向英国和日本的合作后,巴加莫约港项目并未获得实质性进展。英国和日本虽然在协议上看似强势,但缺乏长期技术投入和管理经验,项目停滞不前。与此同时,坦桑尼亚的经济表现也受到了直接影响。 信用评级被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至“垃圾级”,经济增速下降到仅2%,青年失业率飙升至18%,社会和经济压力不断积累。曾经依靠中方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坦桑尼亚,不得不面对现实——缺乏稳定、长期、技术导向的合作,最终只能让经济增长陷入困境。 这一事件背后,其实折射出国际合作中一些深刻的规律:一方面,中国的援助模式强调长期投入、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追求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和外部力量更注重短期利益和政治博弈,往往难以承担长期风险,也不具备与当地深入合作的经验。 当坦桑尼亚在外部压力和短期政治考量下放弃与中方的合作时,经济和社会成本最终由国家和民众承担。 事实上,这并不是坦桑尼亚第一次体验到合作选择带来的差异。坦赞铁路建设时期,中方投入的是无息贷款、技术人员和长期技术培训,而西方国家当时几乎没有提供类似的援助。 坦桑尼亚在选择巴加莫约港项目的合作伙伴时,如果能够延续与中方的信任和合作模式,项目完全有可能顺利完成,并带动整个东非地区经济跃升。可现实是,外部干预和苛刻条件打乱了原本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信源:网易新闻——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中国百亿订单,转头被耍,又求中国续前缘
坑中国百亿项目!转头找上英日,被中国评价为“垃圾级”信用。中国在自己还没有大力发
微笑向阳处
2025-10-01 05:15: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