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脸吗?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9-30 21:46:00

还要脸吗?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中国的钱。”言外之意,就是想赖账! 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觉得美国那边有些急眼了。正值中美贸易摩擦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美国国会里蹦出个决议案,众议员马克·格林带头,H.Con.Res.110号文件直指中国得还上1.6万亿美元的旧账。这笔钱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从清末民国时期发行的债券,算上本金加利息,滚雪球一样堆到现在。美国媒体像福克斯商业频道和国会山日报赶紧跟进报道,标题党味儿十足,意思就是中国不还这百年老债,美国也就不认欠中国的那些美债账了。听听这逻辑,搁谁身上都得摇头叹气,这不就是在玩双标吗? 先捋捋这笔旧债的来龙去脉。那些债券最早是1910年代到1940年代间,中国政府为了修铁路、打仗啥的,向国外借的钱。其中不少是湖广铁路借款啥的,发行时就签了不平等条款,列强趁火打劫,利息高得离谱。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这些债基本中断了偿还,因为政权更迭,国际上也没人真刀真枪去追。持有这些债券的美国人,现在通过个叫美国债券持有人基金会的组织在闹腾,他们手里捏着几万张旧票据,声称中国作为继任政府得全盘接手。格林的决议就是给他们撑腰,呼吁总统用尽办法逼中国还钱,还顺带提了疫情啥的,试图把旧账和新账搅和一块儿。 美国这么折腾,图啥?说白了,就是想在贸易战和疫情压力下找个切入点施压。2020年那会儿,美国经济被疫情砸得七零八落,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眼看要破纪录。国会里共和党人急着转移视线,拿百年旧债当靶子,制造中国“欠债不还”的舆论。媒体报道里还隐隐约约威胁,说中国手里握着8000多亿美债,要是不认旧账,美国就可能反过来不认这份新债。想想看,这套路多熟稔,美国自己债务上限老是卡壳,国会辩论时吵得天翻地覆,差点儿真赖账过好几回。结果呢,转头就指着别人说不诚信。全球投资者看在眼里,谁不知道美国国债总规模都快30万亿了,还天天靠印钞续命。 从国际法角度看,这事儿站不住脚。国际公约里头有“国家继承债务”的规矩,但有个关键例外,叫“恶债原则”。简单说,就是前政府借的钱要是用来干坏事,比如镇压民众、侵略战争啥的,继任政府可以不认账。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草案里明明白白写着,这种债不绑定新政权。中国这些旧债,大多是清政府和民国时期在列强逼迫下借的,用来还庚子赔款、镇压起义,明显符合恶债特征。历史上,类似例子不少,像伊拉克萨达姆时代借的债,新政府就不用还;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也甩掉了不少旧包袱。格林的决议想绕过这点,硬说中国得全盘继承,但国际法庭上没人买账。欧洲法院和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的判例都支持继任国“干净石板”原则,新政权从零起步,不背前任的黑锅。 中国这边呢,从头到尾没上钩。外交部发言人几次表态,重申不承担这类历史债务,理由就是国际法摆在那儿,没啥好争的。北京没大张旗鼓回应决议案,因为这玩意儿在国会就是个姿态,没投票通过,也没委员会听证,搁那儿就是一纸空文。相反,中国继续稳稳持有美债,当成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为什么不抛?因为这事儿是双刃剑,美国债市一乱,全球金融跟着抖,中国自己的资产也缩水。过去几年,中国美债持有量从1万亿降到8000亿左右,不是甩卖,而是正常调整投资组合。美联储加息时,大家都减持,美国自己也知道这点,财政部长耶伦啥的公开说过,中国抛债风险不大,因为互损太大。 说到底,这场闹剧暴露了美国在国际信誉上的尴尬。全球经济靠信用维系,一个国家老想着赖账,别人还能信你?美国媒体爱炒作旧债,实际执行力为零。那些债券持有人基金会游说了好几年,花钱请议员发声,但到头来啥也没捞着。2023年,国会山日报又提过一回,说中国欠了万亿旧债,美国得追,但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反观中国,在一带一路上借钱给发展中国家,从不玩这种翻旧账的把戏,强调可持续债务,帮人渡难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债务处理透明度高,违约率低,这才是硬道理。 从长远看,谁赢谁输一目了然。美国债务问题越来越棘手,2025年国会又在为上限吵架,标准普尔评级机构警告,信用评级可能下调。中国呢,坚持多边主义,参与巴黎协定、RCEP这些框架,信用记录干净。投资者挑地方投钱,看的就是稳定性。美国老这么双标,早晚自食其果。全球供应链重塑中,中国靠实打实的合作站稳脚跟,美国靠威胁维持霸权,路子走偏了。老百姓聊天时都说,这世界谁讲信用谁吃香,美国这回玩赖账,丢的不是钱,是脸面。

0 阅读:0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