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打压,目的就只有一个:要中国大量企业倒闭,让大量工人失去工作,让

红楼背疏影 2025-09-30 15:14:11

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打压,目的就只有一个:要中国大量企业倒闭,让大量工人失去工作,让失去的工人对抗政府,让中国经济刹车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让西方的颜色革命暴发,让中国像苏联一样失去执政权!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五年间,中国对美出口额确实从2018年的5400亿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4200亿美元。但同期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20%,对欧盟出口增长45%,总出口额不降反升。 更关键的是产业升级效果: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从25%提升至38%,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新兴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企业生存状况更能说明问题,2023年中国注销企业数量确实达到峰值,但同年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12%,净增企业数量保持正增长。 失业率数据需要辩证看待:16-24岁青年失业率曾触及高点,但25-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始终稳定在4.5%以下,就业基本盘保持稳固。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44万亿元。这种内需体量具有极强抗风险能力,2022年上海封城期间,线上零售仍保持日均150亿元交易额。 更重要的是社会保障网:基本医保覆盖超13亿人,养老金实现十八连涨,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推进。这些制度安排构成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美国战略制定者忽视了中国文化的韧性,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民众对生活改善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连续十年追踪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将中国与苏联类比存在根本性误判。苏联解体前夜,民族矛盾激化,联盟凝聚力丧失,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而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经济方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30%,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更关键的是领导体制差异,苏联后期出现"方向迷失",而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任何外部势力难以瓦解的。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干部驻村帮扶,这种组织动员能力世所罕见。 美国芯片禁令确实给华为等企业带来困难,但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热潮。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30%,中芯国际实现14纳米工艺量产。更令人意外的是,禁令加速了中国技术标准输出。华为鸿蒙系统装机量超4亿,北斗导航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中国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前列。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显示,在21项核心科技中,中国已有18项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这种发展态势与当年苏联技术落后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这种文化基因赋予民族强大凝聚力。从汶川地震到新冠疫情,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团结精神,让任何分化企图难以得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自信成为精神防线。 教育体系培养的爱国情怀更是不容忽视,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工程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这种代际传承,筑牢了意识形态防线。 与苏联陷入孤立不同,中国朋友遍天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达150多个,上合组织、金砖机制等平台作用凸显。即使在西方内部,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等也明确反对"脱钩断链"。 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尤为关键,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这种经济纽带构建了新型国际关系。美国试图组建的"民主同盟"难以覆盖全球。 回顾美国对苏联战略,其成功有特殊背景:苏联经济结构单一,民族矛盾积累,领导层迷失方向。而中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已形成独特发展道路。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的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展现清晰战略规划。 更根本的是人民立场,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民生。这种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抵御任何风浪的基础。 中国采取双循环战略,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空间。这种系统思维,远超简单防御概念。 科技创新布局更具前瞻性。新型举国体制攻关核心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基于一系列错误前提:低估中国经济韧性,误判社会稳定性,忽视文化凝聚力,错估国际形势变化。这种战略不仅难以实现目标,反而会加速美国自身衰退。 正如一位欧洲战略家所言:"试图用20世纪方法解决21世纪问题,注定失败。"中国的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外部压力只会加速内生动力迸发。历史将证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0 阅读:69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