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我国10月1日国庆长假的旅游人士,韩国全国媒体疯狂造谣“中国人患上首尔病”。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在英语国际频道请了外国人一切胡编乱造:中国人旅游韩国首尔舍不得回国。 最近,“首尔病”这个词火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它是一种轻松的自嘲,一种“还没离开就开始想念”的小情绪。 但在韩国媒体的报道里,它却成了一种严肃的“诊断”,似乎中国年轻人正集体“患病”。这中间的巨大鸿沟,可不只是翻译问题,更是文化、经济和现实的全面错位。 “首尔病”这词儿,去年才冒头。 最开始,它只是在中国的饭圈、留学生和旅游爱好者的小圈子里流行。 大家用它来抒发一种假期结束不想上班的普遍心情,晒晒在首尔拍的街景、逛过的咖啡馆,本质上跟怀念曼谷、东京没什么两样。 这种情绪很快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发酵,相关话题播放量轻松破亿。它捆绑着K-POP演唱会、汉江夜景这些有“氛围感”的符号,成了年轻人分享旅行体验的情感标签。 说白了,这不过是新一代网民把旅行的新鲜感,转化成网络段子的日常操作,一种良性的“旅游后遗症”罢了。 然而,韩国媒体却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他们不是想理解这种青年亚文化,而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完美的营销工具。 眼看“十一”国庆假期临近,又配合即将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的免签政策,这个词简直是为吸引游客量身定做的。 于是,一场“自嗨式”的宣传大戏上演了。他们宣称中国年轻人“集体患病”,甚至夸张到“回国后无法适应生活”、“对着韩国天空照片哭泣”的地步。 为了让故事更逼真,一家英语频道请来一位金发嘉宾,言之凿凿地说亲眼看见“中国游客抱着路灯哭,不想离开”。 可笑的是,节目里压根没有所谓“中国游客”的清晰镜头,引用的调查数据也从不标注来源。有留学生一眼认出,那些画面不过是几年前K-POP演唱会的粉丝镜头被移花接木了。 另一波操作更直接。他们跑到北京三里屯搞街头采访,问了十几个人,结果选上海、广州的片段全被剪掉,最后只留下八位说喜欢首尔的受访者。 视频配上欢快的音乐,打上“中国人集体患上首尔病”的大字幕,短短三小时就在韩国网络登上热门。中国网友都忍不住调侃:“这病,是剪辑软件做出来的吧?” 媒体精心编织的浪漫滤镜,很快就被现实的坚冰撞得粉碎。 游客们发现,江原道地区的民宿“坐地起价”,春川一间四人民宿敢要价14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7200元;洪川的酒店更是飙到220万韩元,超过一万块一晚。 价格上的刺痛无处不在。在首尔东大门,有中国游客买紫菜包饭被收了1万韩元,比本地人贵了近一倍。 超市里一个西瓜标价约350元人民币,更是让人咋舌。就连奢侈品店的店员,也会看人下菜碟,直到看见顾客刷卡买了高价商品,态度才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更让人心寒的是情感上的冷遇。近四万名韩国人在政府网站请愿,激烈反对免签政策,生怕“中国游客会把首尔搞乱”。 游客在地铁里问个路,也可能遭遇对方扭头就走的尴尬。在明洞这些热门区域,甚至还有人专门向游客推销不含有效成分的假冒化妆品。 官方数据也证实,韩国警方今年已查处178起针对外国游客的消费欺诈案。 这场“首尔病”的闹剧,最终在真相和现实面前草草收场。它暴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想靠信息操纵和套路来吸引人的策略,都注定短命。 中国游客需要的不是一个被编造的“病症”,而是真诚的善意和真实的风景。说到底,真诚,才是唯一的解药。 信源:韩媒称中国游客在泰国享受“国宾待遇”:副总理迎接 感觉像明星 2023-01-11 20:25·台海网
为吸引我国10月1日国庆长假的旅游人士,韩国全国媒体疯狂造谣“中国人患上首尔病”
经略简料
2025-09-30 14:44:57
0
阅读:58
HC949
他们的祖先,是贱了多少代,才沦落到中国人要去韩国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