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鸡排卖出60元情绪价值!景德镇“鸡排哥”火爆全网,能红多久? 百米长队蜿蜒,无数手机屏幕亮起,聚焦于油锅前那个忙碌的身影。一块普通的鸡排,如何在流量浪潮中炸出声响?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若袋子被风吹走,我不承认收过钱。”江西景德镇一个简陋的鸡排摊前,李俊永一边用夹子翻动油锅里的鸡排,一边笑着对顾客喊话。 队伍瞬间爆发出笑声,有人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刻。就是这份6元的鸡排,在网络上被网友们算出了一笔特别的账: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体验。 --- 01 烟火奇迹,小小鸡排引爆全网关注 “他已经成了景德镇的一张‘名片’。”9月26日晚,一位排在队伍首位的当地市民透露,自己中午12点就赶来排队。现场有人举着设备直播,或围着摊位拍照录像。 一位刚拿到鸡排的顾客笑着感慨:“排了3小时10分钟。” 李俊永是江西南昌人,已在景德镇生活42年,卖鸡排鸡柳多年。他凭借热情亲切的服务、实惠的定价,以及总能给顾客带来幸福感的“情绪价值”圈粉无数。 在短视频平台,开通账号第四天,他的粉丝数量就突破19万,发布的6条作品共获赞87.7万。 02 独特经营,幽默背后是真诚与原则 鸡排哥的摊位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原则。他坚持学生优惠——原价6元的鸡排,学生只需5元。 每天下午4点30分,他会准时收摊,赶往景德镇第五中学门口,专为学生们服务。 他个性风趣幽默,妙语连珠。“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这些金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更难得的是,面对暴增的人气,他拒绝连锁加盟与直播带货,坚持“小摊初心”,专注服务学生与本地客群。他甚至公布了鸡排制作过程,强调“不存在任何的科技与狠活”。 03 流量汹涌,从街头摊贩到文旅推介官 爆火之后,李俊永的生活发生了改变。9月28日,他出现在江西景德镇文旅推广座谈会上发言:“马上就是国庆了,我们工作的重心是严格把控食品安全,把控卫生问题。” 同日晚,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账号发视频称,授予他“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当地相关部门不失时宜,将其纳入“麾下”,体现了对流量的捕捉,也折射出营销观念的更新。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鸡排哥”的独特气质,可为城市带来差异化记忆点。一定程度上说,“鸡排哥”的存在,让景德镇这个瓷都不再“高冷”,而更有烟火气、更具亲和力。 04 情绪价值,小生意背后的大智慧 “鸡排哥的走红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迹可循。”河南日报评论员指出,他的爆火不仅在于幽默,更在于他的真诚与人情味。 他没有刻意营销,凭着一份实在、一片真心,将一桩平凡小生意做成了极具感染力的个人IP。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他的原则简单却鲜明。当摊位大排长队,他会为鸡排炸过火而自责;当顾客纠结买不买,他一句“别亏待自己的肚子”,像朋友般嘮嗑,说到了人们的心坎里。 于是乎,网友宁可排长队也要打卡这场价值6元的“鸡排脱口秀”,实则是为了这份稀缺的“被重视感”。 05 未来之路,流量如何变“留量” 人民网热评提出关键问题:“鸡排哥’能否让流量变‘留量’?” 事实证明,网红的确能为城市带来瞬时流量。一个鲜活的个体、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套标志性动作,一旦通过社交平台呈“病毒式”传播,都能短时间内引发关注,为城市带来大曝光量。 但要看到,这种走红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没有扎实的日常基础,没有长期的精心营造,没有系统性的应对之道,没有厚积薄发的运营模式,网红效应只能是昙花一现。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善用网红最大的考验不是如何抓住流量,而是如何激发“留量”。以此为契机,在热度之下默默耕耘,做好那些不显山露水却至关重要的日常工作,更显智慧。 --- 如今,景德镇文旅部门已经授予李俊永“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的称号。昌江区文旅局也表示,围绕“鸡排哥”会有一揽子的计划。 但真正考验的是,当网红的热度逐渐消退,这条从市井烟火中开辟出来的道路,能否持续走下去? 问题的答案,不在于李俊永一个人身上,而在于这座城市如何将瞬间的流量转化为持续的“留量”,让每一个因鸡排而来的游客,都能带着对瓷都的深深眷恋而归。鸡排哥 鸡排哥景德镇 鸡排达人
江西景德镇街头,有个卖鸡排的摊主最近特火!不是因为鸡排多好吃,而是他“轴得可爱”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