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荷兰今天突然宣布了!
荷兰宣布所有欧盟成员国已加入其主导的“半导体联盟”,共同推动修订欧盟《芯片法案》。
在欧洲,芯片产业一片焦虑。荷兰不是欧洲芯片的老大,然而荷兰的ASML公司却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极紫外光(EUV)光刻机的厂商,这种光刻机是制造先进芯片的关键设备。依赖ASML的高端光刻机,荷兰已经收割了苹果、英特尔、高通等全球顶尖半导体公司的“巨头蛋”。
荷兰主导的半导体联盟成立于2022年,成员包括欧盟27个国家。荷兰当局牵头组建该联盟,目的是推动欧洲芯片产业的独立。“半导体联盟”希望通过重新修订欧盟《芯片法案》,促成更多欧洲造的芯片,进而掌控产业链上游技术。
欧洲芯片产业短板已久。根据Statista数据,目前,全球半导体生产能力分额不足10%的欧洲,依赖美国、日本、韩国等外部供应商的高端芯片,尤其是汽车领域更为明显。2020年至2022年,由于芯片短缺,欧洲汽车制造商损失超过2100亿美元。
这一教训促成了2023年1月《芯片法案》的生效,该法案承诺投资430亿欧元,并希望到2030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20%的目标。 在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现实非常严峻。
今年以来,英特尔暂停在德国工厂建设,因为英德当局无法就补贴达成一致;英特尔在波兰和意大利两个项目也进展缓缓。 由荷兰牵头主导的半导体联盟,正是希望通过修订《芯片法案》,推动更多在欧盟成员国合作生产的芯片,而非依赖外部供应商。
半导体联盟指出,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确保供应链安全。 ASML公司近期已出手投资,向人工智能(AI)公司投入13亿欧元,希望掌控下一代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成员国间利益不同,半导体联盟的协调成本非常高。而且,与已经量产3nm芯片的台积电等竞争对手相比,欧洲仍停留在40nm的水平,缺乏市场支撑。
作为推动半导体联盟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美国《芯片法案》的回应能否成为修订《芯片法案》的驱动力,目前尚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举动不止是回应美国,也是在与亚洲国家进行芯片竞赛时,与日本、韩国等竞争对手的一次比拼。 仅靠半导体联盟,能否实现欧洲的技术主权梦?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欧洲这半导体联盟看着热闹,其实问题一堆。荷兰靠ASML撑场面,但光刻机零件好多来自美国,根本没法真自主。而且欧洲心太大,自己40纳米还没玩明白,就想冲2纳米,纯属没地基盖楼,英特尔工厂搁那儿停着就是证明。
27个国家各有小算盘,荷兰保ASML,德国抢制造,谁也不服谁。夹在中美之间更难受,美国卡技术,中国抢成熟市场份额。关键是造出来也没苹果、英伟达这样的大买家,技术也难落地,这技术主权梦怕是难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