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点名了! 山东滨州,一家装修完后请了石雕师傅来,师傅瞅了眼刚铺好的地砖

拾九观人间 2025-09-30 10:46:30

被人民日报点名了! 山东滨州,一家装修完后请了石雕师傅来,师傅瞅了眼刚铺好的地砖竟然从包里直接就拿出记号笔开画!当师傅下笔的时候才明白师傅拿记号笔底气。   刚铺好的浅灰色仿古地砖还带着未散尽的水泥潮气,滨州业主刘先生正弯腰检查砖缝是否平整。   门口传来的工具包拖拽声让他直起了身,预约的石雕师傅张师傅到了。   这位师傅看着五十多岁,深蓝色工装袖口磨出了毛边,背上的工具包沉甸甸的,走起来却稳得很,进门没先聊价格,目光直接落在了客厅的地砖上。    张师傅蹲下身,右手食指关节敲了敲地砖表面,“笃笃”的闷响里,他又用指腹蹭了蹭砖面的纹理,没说话就伸手从工具包侧袋里掏出了一支黑色记号笔。   刘先生愣了下,刚想开口问“不用先画个草图吗”,就听“咔嗒”一声,张师傅拧开了笔帽,手腕一沉,笔尖已经落在了地砖上。    那支普通的记号笔在他手里像有了灵性,笔尖划过地砖的声音很轻,却没半点犹豫。   “出入平安”四个大字便出现在眼前,除此之外,一些花朵与动物,在他的手下的栩栩如生,完美的根本不像是手工。   旁边收拾工具的装修工人也停了活,掏出手机悄悄拍。   有人小声嘀咕,这画得比打印的还真,可石雕不都得用锤子凿子?拿记号笔画算啥本事?   张师傅像是没听见议论,画完最后一笔花蕊,把记号笔往口袋里一揣,转身从工具包里拎出了一台小型角磨机。   这台机器外壳磨得发亮,砂轮片边缘还带着细小的石屑,他插上电,机器发出低低的嗡鸣,握机身的手稳得像焊在了上面。   下一秒,砂轮片精准地贴住记号笔的线条,细细的石粉顺着砂轮转动的方向簌簌落下,原本平平整整的地砖上,牡丹的轮廓慢慢“鼓”了起来。    刘先生凑近了看才发现,张师傅的手指根本没看砂轮片,眼睛盯着的是地砖上的线条,手腕随着线条的弧度微微调整力度。   画花瓣尖的时候,砂轮片轻轻蹭过,只留下一层薄如蝉翼的凸起。   二十多分钟过去,一朵完整的牡丹在地砖上“开”了,连最细的花蕊都磨得清清楚楚,摸上去不扎手,反而有细腻的磨砂感。    这可不是光会画画就行,张师傅关掉磨机,用抹布擦掉石粉,地砖硬,砂轮片走快了会崩口,走慢了线条就僵,得刚好卡在那个劲儿上,这得练多少年?   刘先生这才明白,师傅敢直接拿记号笔画,底气根本不是画画的本事,是手里那台磨机磨出来的硬功夫。    这事被刘先生发到网上后,很快被人民日报点名,评论区里满是对“真功夫”的佩服。   其实像张师傅这样的手艺人,在咱们身边还有不少。   广西梧州的王德文,大家都叫他“阿木爷爷”,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就靠榫卯结构,能做出会开合的鲁班凳,还能拼出缩小版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   还有河北曲阳的定瓷传承人庞永辉,定瓷的“跳刀刻花”是绝活,得在旋转的泥坯上,不用图纸,凭手感用刀划出纹路。   庞永辉练这手艺练了30多年,为了让刻出来的花纹不崩裂,他自己改了跳刀的刀刃弧度,反复试验了上百次,才找到最合适的角度。   现在他不光自己做定瓷,还办了所培训学校,教出了3000多名学员。   不少农村妇女学了手艺后,在家就能做定瓷摆件,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块,定瓷也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成了能养活人的“活手艺”。    这些手艺人的故事,为啥总能让人看了心里发暖?   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花哨的噱头,而是他们身上的“真”。   张师傅握磨机的手,是几十年对着石头磨出来的稳;阿木爷爷算榫卯尺寸的脑子,是无数次拆装木料摸出来的准。   这份“稳”“准”“平衡”,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日复一日拿工具磨”磨出来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坚持。     

0 阅读:63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