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一位名叫马臣的中国专家却语出惊人,公开断言,这已是中国向美国“体面”投降的最后时机。 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调查结果计划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正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 此后美方不断升级措施,先后对多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总额达约3700亿美元。 面对施压,中国立即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同时保持对话意愿,早在当年1月,商务部就曾公开研判。 这种不平衡是经济结构、产业分工和美方高技术出口管制等多重因素导致,并非中方刻意为之,主张通过对话管控分歧。 要说马臣的所谓“专家”身份,他的公开身份是北京来美利科技中心经理及投资人,主营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并无任何权威学术机构或官方部门为其“专家”头衔背书。 他1963年出生,虽有经济学专业背景和企业从业经历,2000年后涉足咨询与科技领域,但从未在中美经贸研究领域有过公认成果,更谈不上权威。 这种打着专家旗号散布错误观点的行为,严重误导公众认知,也伤害了民众的民族情感。 再看2018年贸易战的真实背景,远非马臣口中“中国不堪一击”的局面。 中美贸易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2017年前11个月中国自美进口增速15.9%,远超出口增速11.8%,说明中方一直在积极扩大进口。 美方所谓的“贸易不平衡”,根源在于其自身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而非中方责任。 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后,中方始终秉持“不愿打但不怕打”的立场,2018年7月至9月,针对美方的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加税措施,中方依法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加税,同时多次释放对话协商信号。 这种有理有据有节的应对,既维护了国家利益,也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 马臣完全无视这些事实,一味夸大美国实力,甚至编造“中国战机技术落后被秒杀”的虚假信息,其言论连基本的事实支撑都不存在。 马臣的现状也早已给出答案,他的极端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后,北京来美利科技中心迅速与其划清界限,将其开除,多家科技公司联合发布封杀令,拒绝录用,各大社交平台也封禁了他的账号,有关部门还对其进行了约谈。 此后他便从公共视野中淡出,近年虽仍居留北京,管理关联科技公司,但未再就中美经贸议题发表公开言论,转而涉足元宇宙相关项目筹备。 他从未对2018年的言论道歉或修正,却也再也没敢拿所谓的“专家”身份对国际经贸事务指手画脚。 事实证明,那些脱离实际的悲观论调,最终只会被现实狠狠打脸。 七年过去,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都在驳斥马臣当年的“投降论”。 马臣事件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下仍有少数人披着“专家”外衣发表误导言论,我们必须学会辨别权威与伪权威,真正的专家会基于事实数据分析,而不是靠渲染恐慌博眼球。 商务部2025年再次明确,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道路,两国在斯德哥尔摩会谈达成关税展期共识,这也印证了当年中方主张对话协商的远见。 国家的发展从不是一帆风顺,但中国人民从不缺迎难而上的勇气。 从深圳电子厂转型车载雷达实现盈利,到国产燃气轮机打破垄断,每一个具体的进步,都比任何投降论调更有说服力。 那些曾经被视为短板的领域,如今都成了我们发力突破的方向,这就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投降换不来尊重,抗争才能赢得主动。 大家觉得该如何辨别这类伪专家的言论?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时,最有底气的是什么?
*“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一
岁月如歌之坊
2025-09-30 01:59: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