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发现一座清朝古墓,他们将墓穴里的棺材打开后,所有人都惊呆了。棺材里的女尸,躺了240多年,遗体不但没有腐烂,皮肤还吹弹可破,好像在熟睡一般。 固伦荣宪公主是清康熙帝的第三女,其母为荣妃马佳氏。这位公主在宫廷中成长,康熙对其教育重视,涉及诗书礼仪。她排行虽为第三,但因前两女早逝,常被视为次女。康熙朝注重满蒙联姻,以巩固政权。 公主19岁时,被指婚给蒙古巴林部札萨克郡王鄂齐尔次子乌尔衮。婚礼在北京举行,康熙赐予丰厚嫁妆,包括金银器物和牲畜。公主北上后,适应草原生活,参与部落管理。乌尔衮继承旗务,夫妇共同处理事务。她生一子霖布和一女,后女嫁入王室。1709年,康熙晋升她为固伦荣宪公主,这是清代公主最高封号,反映其在满蒙关系中的作用。她多次遣使进京贡品,如奶制品和酒类,康熙常回以赏赐。 公主在蒙古生活多年,处理旗内政务,如分配物资和调解纠纷。乌尔衮外出时,她独立主持。她于1728年4月21日在蒙古逝世,享年56岁。雍正帝下旨厚葬,允许夫妇合葬,这在清制中罕见。葬礼按皇室礼仪进行,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入棺。墓地选在巴林右旗巴彦陶拜山阳,呈长方形,宽45米,长105米,占地5000平方米。包括祭殿和陵园,规模超出一般蒙古墓葬。墓室用砖石砌筑,密封严密。雍正七年,其子霖布完成修建,将父母遗骨合葬。公主墓志铭用满蒙汉三种文字记载其生平,强调她在政治联姻中的贡献。 1972年,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一农民劳作时发现地面塌陷,报告后考古队介入。勘探确认清代墓葬,开始挖掘。墓室结构完整,主室置大型棺椁,表面雕凤凰纹。打开棺盖,女尸身着黄色袍服,绣龙纹,头戴凤冠,手腕金镯,指戴戒指。遗体仰卧,头南脚北,两条黑辫垂腰。皮肤浅黄,光滑弹性,毛发完好。五官清晰,唇微闭,无腐烂迹象。棺旁一骨灰罐置男性骨骼,鉴定为乌尔衮。出土文物数百件,包括水晶印章“荣宪公主之章”,金银饰品和丝织品,总价值估过亿元。袍服用金线绣边,保存良好,体现清代工艺。 遗体不腐原因涉及多方面。清代防腐技术先进,下葬前遗体高温消毒,用酒精擦拭,置入密封棺材,创造缺氧环境,抑制微生物。棺内填充汞化合物和中药,如砷类物质,增强防腐。墓室四壁大理石隔热,地下低温干燥,进一步助保存。类似技术见于慈禧墓,孙殿英盗墓时其遗体也曾完好。荣宪公主墓密封性强,冷气扑面,证实环境因素关键。这与马王堆汉墓相似,结合化学和物理手段,实现长期保存。专家分析,公主地位高,享用宫廷顶级防腐方法。 发现为清史研究提供实物证据。文物移交博物馆,如赤峰博物馆收藏袍服。印章等物品揭示公主在蒙古的行政角色,用于盖章文书。墓志铭详述满蒙联姻策略,康熙通过公主远嫁,稳固边疆。荣宪公主一生体现清朝和亲政策,她在部落中推广汉文化,促进融合。雍正特许合葬,显示皇室对她的认可。这次出土丰富了清代妇女地位研究,公主虽远嫁,却保有影响力。相比其他公主,她获固伦封号,待遇优越,反映康熙个人偏爱。
1972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发现一座清朝古墓,他们将墓穴里的棺材打开后,所有人都
孙玉俊说
2025-09-29 21:18: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