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获得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将于10月10日出炉。诺贝尔和平奖由5名成员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负责,其评判标准严格遵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95年遗嘱——奖项应授予“在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裁减常备军以及推动和平大会的建立与发展方面做出最大或最佳贡献的人”。然而,这一标准在近年愈发受到政治现实的挑战。 提名机制 今年共有338项有效提名,数量创历史新高。根据诺贝尔基金会规定,所有提名资料将严格保密50年,仅提名人可自愿公开身份。目前已公开的提名对象包括国际刑事法院(ICC)——因其对战争罪的调查工作、北约(NATO)——表彰其在俄乌冲突中的集体防御角色,以及加拿大人权律师科特勒——长期为原住民权益发声。 委员会的考量与政治博弈 委员会成员通常将遗嘱标准置于当代地缘政治背景下解读。近年来,奖项倾向性引发广泛争议:2024年奖项授予白俄罗斯人权组织被俄罗斯视为“政治工具”,而2023年授予伊朗抗议者则遭德黑兰当局强烈抗议。分析人士指出,若特朗普获奖,可能加剧奖项的公信力危机;但若排除其提名,又可能被解读为对保守主义价值观的排斥。 颁奖流程与全球关注 最终结果将于10月10日格林尼治时间上午9时(北京时间傍晚5时)在奥斯陆诺贝尔研究所揭晓。颁奖典礼定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获奖者将获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及金质奖章。 特朗普能否获颁? 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以色列与巴基斯坦领导人曾公开宣称提名特朗普,但这些声明均发表于1月31日提名截止日之后。 目前,全球舆论场已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与和平奖宗旨背道而驰;另一方则主张其“以实力促和平”的外交策略重塑了国际秩序。这场争议本身,或许比奖项归属更能折射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裂痕。 诺贝尔委员会发言人明确表示:“逾期提名不具备法律效力。”这一规则使得特朗普的提名始终处于“灰色地带”,但其支持者仍坚称,特朗普任内促成《亚伯拉罕协议》等中东外交突破,符合“促进国家间友谊”的遗嘱精神。
特朗普上演“杯酒释兵权”,亲自出席美军大会,要把军权彻底收回特朗普这回可真是
【6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