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近日,北京,一男子年仅70岁的母亲意外去世,他在整理遗物时突然发现

南风意史册 2025-09-29 18:50:29

“太缺德了!”近日,北京,一男子年仅70岁的母亲意外去世,他在整理遗物时突然发现母亲生前转账了48万元给一家美容院,竟然是为了所谓的“整容”“割双眼皮”!后来母亲多次求对方能把钱退回来,却惨遭美容院拒绝,网友:这真是为了钱什么都不顾了。   “翠翠啊,阿姨算求你了,阿姨脸毁了,那笔钱能不能退我一部分?”年近七十的老人,对着手机近乎哀求地说道。这是北京的闫先生在整理母亲遗物时,从老人旧手机里听到的语音。   房间里还残留着老人常用的药油味,身为儿子的闫先生,怎么样没想到,那个一辈子省吃俭用、连超市塑料袋都舍不得扔的母亲,竟在生命的最后三年,悄无声息地把48万积蓄送进了一家名为“万芳”的美容院。   这几乎是她全部的养老钱。闫先生翻遍遗物,想找出一张收据或合同,徒劳无功。母亲的面瘫病史他是知道的,左脸常会不受控制地轻微抽搐。   但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这样一个连笑容都显得吃力的老人,是如何被说服去做了双眼皮、鼻唇沟、立体下巴等,整整二十多个美容项目。   更让他心口发紧的是,同住一个屋檐下,他竟从未察觉母亲容貌有任何改变。那些手术仿佛从未存在过,只留下银行账户上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   而母亲语气卑微得像在乞求,但得到的却是对方“项目已做,不能退”的冷淡回复。在此期间,老人甚至不敢告诉儿子,独自承受着这份压垮她的惶恐与后悔……   女人不管年龄多大,都有爱美之心,她或许是在某次独行时,被热情地迎进那家装修精致的美容院。或许是在一声声“阿姨真年轻”、“做了更精神”的夸赞中,恍惚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而原本面瘫带来的自卑,对衰老的恐惧,子女未能察觉的孤独……都成了精准狙击的靶心。   但美容院的回应始终坚硬如铁:“阿姨是自愿的。”自愿?一个面瘫老人,自愿消费48万去做毫无意义的整容?闫先生想起母亲晚年常盯着镜子发呆,现在他才读懂那眼神里的内容。因为那不是对美丽的向往,而是对日渐衰朽躯体的无措。   他后来才知道,这类美容院专盯老年群体,推销话术经过精心打磨,从“免费体验”到“专家坐诊”,层层递进。有知情人透露,老人进去时只想做个基础护理,出来时却背上了数十万的“美丽债”。   “你们摸摸良心,这钱挣得踏实吗?”他站在美容院门口,想讨个说法,却只得到职业化的微笑与推诿。光洁的玻璃门映出他憔悴的脸,里头穿梭着年轻靓丽的身影,而他的母亲,连同那48万血汗钱,早已被这扇门无声吞噬。   有网友一针见血:“他们看准的就是老人好忽悠、维权难。”在黑猫投诉平台,类似针对老年人的“洗脑式推销”投诉屡见不鲜,可大多数最终都不了了之。   事件曝光后,不少邻居也说起自家类似经历。李奶奶被忽悠买了五万块的“磁疗床垫”,王大爷则花八万换了“量子养生杯”。   而老人们会有此操作的原因在于,他们认知的匮乏、浓重的孤独感,与子女沟通的缺失,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让这些营销套路屡试不爽。闫先生母亲的遭遇,不过是撕开了冰山一角。   “如果我能多陪她说说话,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深夜整理母亲衣物时,闫先生把脸埋进那件褪色的毛衣,声音沙哑。毛衣上有老人特有的、温暖而陈旧的气息,如今却只剩下无言的拷问。   目前该事件正在调解调查中,最后小编提醒您,遇到这种事别慌,把证据都收好。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合同收据这些统统保存下来,特别是对方承诺效果或拒绝退款的对话的同时,直接找监管部门。   打12315热线或通过小程序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要是涉及美容项目还可以打12320向卫生健康部门反映。当然最不能少的就是,考虑法律途径。如果金额较大,可以咨询律师,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与此同时请多陪陪老人,别让他们有心理负担。   只能说,当美容院的推销话术比子女的问候更频繁,当独居老人的孤独只能通过消费来排解,48万元的转账记录早已不是单纯的消费纠纷。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老龄化社会里被忽视的情感缺口和监管盲区。   因此我们既需要健全针对老年消费的保护机制,更需要反思:为何父母会把推销员的甜言蜜语当作情感寄托?预防永远胜于维权,多一次陪伴,多一句关心,或许才是避免下一个悲剧发生的最有效方式。 信息来源: 观威海2025.9.22|《整理遗物发现面瘫母亲3年被骗48万去整容,儿子:和母亲住在一起,从未发现她容貌有任何变化》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78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