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宣布了,9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俄罗斯当天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的相关情况。 这不是随机的轰炸,而是有明确目标的精准打击,军工工厂、机场、油库、后勤仓库,这些支撑着乌克兰战争能力的命脉,成了重点目标。 八个州先后起火,从基辅到敖德萨,硝烟背后是4人死亡、40多人受伤的真实代价,俄罗斯的说法很直接,“所有目标都被精准命中,”而另一边,泽连斯基站在发布会前,脸上带着疲惫,但语气没有丝毫动摇,“乌克兰不会投降,我们会持续反击。” 这场袭击其实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 第一,混合空袭已经成为标配, 俄罗斯现在很擅长打“组合拳”,先用便宜的无人机群消耗你的防空系统,等你疲于应付的时候,再上昂贵的高精度导弹。 这不只是军事打击,更像是一场经济账,乌军每发射一枚防空导弹,成本都不低,而对方的无人机却可能源源不断。 第二,打击目标变了, 这次俄军瞄准的不是前线士兵,而是后方的工厂和油库,这说明什么?说明俄罗斯正在转变思路,从“抢占土地”转向“掐断命脉”,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让乌克兰慢慢失去自己生产武器、储备燃油的能力,从根子上耗尽你的战争潜力。 泽连斯基的那句“不投降”,如今已经超越了一句口号,它成了一种国家叙事,一种战略资产,在炮火中,他不仅要指挥作战,更要不断向两个关键喊话,对国内民众,他要稳住军心、凝聚意志,对西方盟友,他得证明乌克兰还在坚持,值得继续援助。 但现实是,光靠意志拦不住导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虽然在西方“爱国者”等武器的支援下奋力运转,但面对这种规模的饱和攻击,依然捉襟见肘,俄罗斯则在依靠其庞大的苏联遗产和逐渐复苏的军工能力,试图用数量拖垮对方。 说到底,这场战争已经演变成一场全方位的消耗战,不只在战壕里,也在工厂中、能源线上和国家的耐力里,9月28日这一天的袭击,不过是这场漫长消耗中又一个激烈的片段。 它提醒着我们,乌克兰每一天都在用生命和韧性为整个欧洲的安全防线支付代价,而战争的形态,也在这样的炮火中被重新定义。 在我看来,这场袭击的意义远不止于当天的伤亡和损失,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场冲突中几个更深层的逻辑。 现代战争早就不只是前线士兵的对决了,而是整个国家体系的对抗,俄罗斯炸工厂、炸油库,本质上是在打一场“后勤瘫痪战”,这意味着,未来对乌克兰的援助不能只送枪支弹药,更要帮助它重建和保护后方的“造血能力”,否则,仗会越打越吃力。 无人机正在改写战争规则,这次500架规模的出动,说明廉价、可批量生产的无人机已经成为改变战局的变量,它让军事优势不再仅仅属于传统强国,也属于能灵活运用“不对称战术”的一方,怎么防无人机“蜂群”,会成为未来各国军队的必考题。 而最关键的一点,可能是这场冲突所考验的“意志力”,泽连斯基的每一次亮相,每一次坚定表态,都是在进行一场心理战,既要稳住国内,也要拉住西方,但意志力需要物质支撑,西方会不会出现“援助疲劳”?俄罗斯能承受多久的消耗?这些问题,可能比任何一场战役的胜负都更能决定最终的结局。 所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关于国际秩序、联盟韧性与国家耐力的宏大实验,9月28日的火光提醒我们,在这场漫长的较量中,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一份超越眼前胜负的长期战略眼光。
泽连斯基宣布了,9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俄罗斯当天对
物规硬核
2025-09-29 16:42:46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