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提出的请求,让俄外长用英语回答问题,拉夫罗夫断然拒绝,表示俄语也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 这一果断拒绝,既维护了俄罗斯的语言主权,也撕开了西方媒体试图通过语言优势施加话语霸权的遮羞布。 联合国明确规定了六种官方语言,俄语可是1945年《联合国宪章》里白纸黑字写着的“合法身份”,英国记者这一问,表面是“方便沟通”,实际是想让俄罗斯在国际场合默认英语是“老大”。 要是拉夫罗夫点头了,那可就等于变相承认英语比俄语“高半头”,要是拒绝,西方媒体又能炒作“俄罗斯不配合国际交流”,可人家拉夫罗夫多精,直接搬出联合国规则,既守了原则,又显了外交手腕,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应对。 俄罗斯可不是第一天玩这套,从1991年专门立法保护民族语言,到2001年搞了个“俄语推广计划”,人家早就在全球布局了,现在独联体国家里,哈萨克斯坦的政府文件还主要用俄语,白俄罗斯更是直接把俄语和白俄罗斯语并列成官方语言。 就算乌克兰危机后有些国家想“去俄语化”,但俄语在能源贸易、安全谈判里还是硬通货——全球13%的石油、18%的天然气合同都是俄语签的,核裁军谈判里俄语更是绕不开的“核心载体”,这语言,早就成了俄罗斯的“软实力武器”。 这事儿还暴露了个国际传播的隐秘规则,谁掌握语言主导权,谁就掌握话语权,西方媒体总爱拿“英语通用”说事儿,想在非英语国家主导叙事。 但多边场合的规矩明明白白,成员国想用哪种官方语言就用哪种,就像咱们中国外交部答记者问时,从不说模棱两可的话,而是用“中方一贯主张”“无可争辩的主权”这种精准表述,既专业又硬气。 拉夫罗夫的拒绝,可不是单纯“跟西方对着干”,而是对多边主义原则的硬核守护,现在全球化4.0时代,语言早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它承载着文化身份、战略利益,甚至是国家软实力。 俄罗斯用立法保护俄语、推广文化,本质是在维护自己的地缘影响力,而西方想靠“英语优先”削弱他国话语权,说白了就是单边主义在语言领域的变种。 真正的多边主义,得尊重每个国家的语言选择权,而不是强推某种语言霸权,未来国际传播的竞争,比的不仅是信息量,更是谁能制定语言规则。 这事儿也提醒咱们,守住语言主权的同时,更得构建平等包容的国际语言生态,让多边主义回归“多元共治”的本真。 你看,一场简单的“用英语还是俄语”的问题,背后全是国际博弈的大学问,拉夫罗夫这波操作,既守住了底线,又秀了外交智慧,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样子!
英国记者提出的请求,让俄外长用英语回答问题,拉夫罗夫断然拒绝,表示俄语也是联合国
物规硬核
2025-09-29 15:42:49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