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考古学发现,在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突厥是最早创造自己文字的民族,突厥文又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i]“鲁尼文”[j],在公元6-10世纪时期,不仅突厥人使用,回鹘、契骨以及亚欧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也广泛使用,并且流行于今新疆、甘肃一些地方和漠北广大地区。突厥文由38-40个符号组成,属音节、音素混合型文字,字母表音,但仍残留个别表意符号,其中4个字母表示8个元音,b、d、l、n、r、s、t、j等8个辅音用两套16个字母来表示,一套8个字母只跟后元音拼写,另一套8个字母只跟前元音拼写,其他的辅音各用一个字母来表示,还有3个表示双辅音的字母,书写方位可巅倒,辅音有清、浊之分,元音有圆唇、不圆唇之分,字形以点、线、弧组成,形体方整,从右往左横着写,不连写,词与词之间用两点分开,有异于印欧型文字,与汉文、契丹文、朝鲜文较为接近。
甲骨文破译贡献比较大的几人。现在破译几乎停滞了,多年来只完全破了个“蠢”字前面说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