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100篇头条爆款后悟了:垂直领域不是死磕1件事,关键在3个维度 咱先掰扯个实

苇丛听蛙鼓 2025-09-29 12:32:31

翻100篇头条爆款后悟了:垂直领域不是死磕1件事,关键在3个维度 咱先掰扯个实在事儿——好多人一听说“垂直领域”,脑袋里立马蹦出“死磕到底”这四个字,以为只要天天写同一类内容,比如写美食就只发菜谱,写育儿就只说哄睡,就能成爆款。可你猜怎么着?我翻那100篇爆款时发现,不少人这么干了大半年,阅读量还没破千,就跟守着个老灶台,天天只煮白粥,就算粥熬得再糯,日子久了谁也会腻啊! 第一个关键维度,是“挖透用户的真需求”,而不是自己闷头干。就拿写育儿来说,你光发“6个月宝宝辅食清单”,发十篇八篇也火不了——因为家长要的不只是清单,是“宝宝吃了辅食不胀气怎么办”“辅食过敏了怎么急救”这些藏在背后的焦虑。就像中医把脉,得摸到根儿上才管用,有个博主原先也只发辅食教程,后来改成“辅食+解决宝宝吃饭难题”,没俩月阅读量就翻了十倍,这就是“对症下药”的道理。 第二个维度,得会“换着花样做内容”,别把自己框在一个形式里。咱打个比方,同样是讲职场,你天天发“简历模板”,就算模板再精美,大家存一次就够了;可有人就聪明,今天用图文讲“面试避坑话术”,明天拍个小视频演“同事甩锅该怎么应对”,后天开直播跟大家聊“上班族怎么挤时间考证”。这就像厨师做鱼,今天清蒸、明天红烧、后天做鱼丸,食材还是那鱼,可吃法不一样,大家就总想着尝一口,这叫“举一反三”,不浪费好题材。 咱得说句实在的,“死磕”跟“垂直”真不是一回事儿。我见过个博主,写健身写了小半年,天天就发“仰卧起坐标准动作”,评论区全是“知道了,可我没时间做啊”“做完腰疼咋整”。他倒好,还跟人杠“我这是垂直”,结果粉丝越掉越多。这就像一条道走到黑,明明旁边就有岔路能到目的地,偏要硬闯,最后只能撞南墙,典型的“故步自封”。 第三个维度,是“在领域里找交叉点”,把看似不搭的内容串起来。比如写美食,你不光能写菜谱,还能跟健康搭边,讲“秋天吃南瓜能养脾胃”;跟育儿搭边,讲“宝宝吃南瓜怎么不噎着”;跟节气搭边,讲“霜降吃南瓜粥的讲究”。这就像串珠子,单个珠子不值钱,可你把不同的珠子串成一条项链,价值立马就上去了。有个美食博主就这么干,把“节气+美食+养生”揉在一起,一篇“冬至吃饺子,这3种馅儿最养人”直接破了10万+。 咱再提个老祖宗的典故——“庖丁解牛”。庖丁为啥宰牛又快又好?不是他死磕“宰牛”这个动作,是他摸透了牛的筋骨脉络,知道从哪儿下刀最省力。做垂直领域也一样,你不是死磕“写美食”“写职场”这个标签,是摸透这个领域里的“脉络”——用户关心啥、哪种形式他们爱看、哪些点能跟其他内容搭上边。摸透了这些,写内容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我还想起个身边的例子,我发小原先写健身,一开始就天天发“哑铃卧推标准动作”,照片拍得再专业,阅读量也就几百。后来他改了路子,开始写“上班族午休10分钟怎么练肩”“健身后吃鸡蛋还是喝蛋白粉”,甚至还拍了“办公室椅子就能做的拉伸”,结果一篇“加班族怎么利用睡前20分钟健身”直接爆了,粉丝还私信问“下次能不能讲怎么缓解健身后的肌肉酸痛”。你看,这就像打开一扇门,原来门后面还有这么多小房间,不是只有一条窄路。 最后咱总结下:垂直领域不是“越窄越好”,而是“越深越活越好”。死磕一件事,就像在一个点上挖井,挖得再深也可能没水;而照着那三个维度来,是围绕这个点挖宽挖深,既能挖到水,还能形成一个小水池。好多人觉得“垂直”就是“专一”,其实不对,专一的是“领域方向”,不是“内容形式和范围”,得学会“多条腿走路”,才走得稳、走得远。 我翻完那100篇爆款时,心里特明白:做内容不是蛮干,是巧干。垂直领域的核心,从来不是“死磕”,而是懂用户、会变通、能交叉。要是你还在闷头只做一件事,不妨试试这三个维度,说不定下次你的内容,就能成下一个爆款。

0 阅读:0
苇丛听蛙鼓

苇丛听蛙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