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前脚刚指责中国“经济捆绑”,审查起了啤酒厂并购案,北京后脚就送上“三连击”:暂停部分中欧班列新舱位、剔除4家波兰食品厂、对波公共部门贷款加收风险溢价,这一套精准操作,打得华沙措手不及,更有意思的是,欧盟想借此把“中国-中东欧合作”列入“混合威胁清单”,试图抱团施压。 最近中欧之间的经济往来有点不太平,波兰这边刚对着中国企业竖起审查大旗,转头就被咱们的精准回应打了个措手不及,连欧盟都想凑过来帮腔,场面一波三折看得人目不暇接。 事情得从波兰审查啤酒厂并购案说起,被盯上的是中国一家食品企业收购波兰本地老牌啤酒厂的项目,这本是笔你情我愿的商业合作,波兰却突然跳出来说这是 “中国经济捆绑”,担心啤酒厂的技术和市场被中国掌控,硬生生启动了国家安全审查。 要知道这家啤酒厂在波兰本地算不上顶尖,年营收还不到 2 亿欧元,主要市场集中在中东欧小国,中国企业收购后本来计划投入资金升级生产线,还能带动当地几十人的就业,结果审查一来,项目直接停摆,双方前期投入的调研费、谈判费都打了水漂。 波兰这边审查的消息刚传开,北京就拿出了针对性举措,第一招就是暂停部分中欧班列新舱位。中欧班列里 “蓉欧快铁”“渝新欧” 这些线路,常年有大量货物从中国运往欧洲。 波兰的马拉舍维奇枢纽是重要中转站,去年从这里过境的中欧班列货物量占整个线路的 35% 左右,很多波兰物流企业靠承接这些货物运输赚得盆满钵满。 这次暂停的新舱位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货物,这些货物运输利润比普通货物高 20%,消息一出,波兰几家大型物流商当天股价就跌了 5%,不少司机担心后续没活干,开始提前找其他线路的合作机会。 紧接着第二招落地,4 家波兰食品厂被从中国进口准入名单里剔除。这几家波兰食品厂主要向中国出口乳制品和肉类,其中一家生产的奶酪还在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有专属销售频道,去年光是乳制品出口额就超过 8000 万美元。 被剔除的原因是检查中发现部分批次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还有两家存在标签标注不规范的问题,虽然波兰方面辩解说是 “技术问题可以整改”,但中国海关按规定暂停了进口,这直接导致波兰食品出口企业的库存积压,有些奶酪因为保质期短,已经开始降价处理,损失不小。 第三招更让波兰头疼,对波兰公共部门贷款加收风险溢价。之前中国金融机构给波兰的公路、桥梁等基建项目提供过低息贷款,年利率大概在 2.5% 左右,比国际市场平均利率低 1 个百分点。 这次加收风险溢价后,新的贷款利率涨到了 3.8%,看似只涨了 1.3 个百分点,但波兰正在推进的一条高速公路项目,总贷款金额达 12 亿欧元,按照新利率计算,每年要多还 1560 万欧元利息,对于财政本就不算宽裕的波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边波兰还没从 “三连击” 中缓过劲来,欧盟又想插一手,计划把 “中国 - 中东欧合作” 列入 “混合威胁清单”。这个清单主要针对所谓 “存在政治干预风险” 的国际合作,一旦列入,欧盟成员国和中国开展合作时会受到更多限制,比如项目审查更严格、资金支持更谨慎。 欧盟给出的理由是担心中国通过投资影响中东欧国家的政策走向,可实际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大多集中在基建、农业等民生领域,就像塞尔维亚的跨多瑙河大桥、匈牙利的铁路升级项目,都是当地急需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大大改善了民众出行条件,欧盟的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对此也意见不一。匈牙利直接表态反对将合作列入清单,认为这种做法会损害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利益;希腊因为比雷埃夫斯港的合作项目,也对欧盟的提议持保留态度。 只有德国、法国等少数国家积极推动,想借此限制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这种内部分歧让欧盟的 “抱团施压” 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是说凑在一起就能统一立场的。 现在波兰和欧盟还在琢磨怎么应对中国的举措,而中国这边始终按照规则办事,暂停舱位是因为物流资源需要优化配置,剔除食品厂是出于食品安全考虑,调整贷款利率则是根据风险评估做出的正常调整,每一步都有明确的依据。 这场经济往来中的博弈,说到底还是利益的较量,谁能真正抓住合作的核心,谁才能在后续的互动中占据主动。 绕开波兰,可能是一次战术上的应急,但它传递出的信号,却可能是一次战略上的迷失。历史的车轮,只会眷顾那些敢于迎着困难往前冲的人,而不会停下来等待一个总在绕路的老好人。前面的路,终究要靠自己打通,而不是绕通。
波兰前脚刚指责中国“经济捆绑”,审查起了啤酒厂并购案,北京后脚就送上“三连击”:
夜色温柔的相伴
2025-09-29 12:25:07
0
阅读:0